上海青少年:“都市宝贝”玩转时尚新潮流
    2007-07-11    胡芳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6年的一次李宇春歌迷上海见面会上,一位歌迷正在拍照。本报记者:裴鑫 摄

  在这个火热的夏季,只要你每个周末来到上海人民广场前的来福士广场,就能看到一群群十五六岁的中学生举着巨幅的海报,冲着来往的路人叫着:帮KIMI投一票吧!帮付辛博、井柏然投一票吧!尽管这些名字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陌生,但他们是这群孩子心中最大的偶像。
  没错,这就是上海青少年的热情,这群“都市宝贝”在用自己的热情为自己的青春注入色彩。

追星:金钱后盾下的“游戏”

  随着《加油·好男儿》一场场PK赛的进行,上海泾南中学读高一的青青心情也随之起伏,眼看着自己的偶像好男儿张殿菲被送入PK台,青青着急得很,一直在和同班其他张殿菲“粉丝”商量着该怎么办。为了积攒给偶像做海报拉票的钱,青青已经将自己几个月以来的零花钱都偷偷攒了起来,以便偶像需要的时候有更多用处,尽管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和青青一样,迷上“好男儿”的上海青少年呈现出惊人的数字。很多青少年将收看“好男儿”比赛作为自己一个星期最重要的事情来对待。在节目播出时间,早早的等待在电视机前为偶像“摇旗呐喊”、在网上疯狂搜索关于偶像的资料,身高、血型、爱好等都成为青青最为热衷的搜索之一。这群年轻的“粉丝”用“疯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不过,追星并非“清茶淡水”,还需要物质上的支撑,迷恋好男儿扎西顿珠的青青同班同学关霏霏表示自己为了好男儿已经“一穷二白”了,她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制作海报大概需要50元左右,前往拉票地点拉票的路费、饮食费大概每次需要30元左右,给偶像买礼物又是一笔大的支出,参加现场活动要动用备用金、加入扎西顿珠的粉丝团还需要一定的“会费”、还有为偶像投票的手机费等……霏霏表示这些费用都是她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据上海某中学老师透露,这些青少年“追星”并非个别现象,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还自发形成了歌迷会、粉丝团等,而且所花不菲,他们从这其中找到了一定的精神寄托,不惜为偶像们“倾家荡产”。

上网:沉重压力下的“减压舱”

  每天回到家里,家住上海浦东的高一学生小陆就急急忙忙的开始做作业,完成当天的练习和功课。因为按照父母给他制定的规矩,只要能按时按量完成课业,他就有一个半小时可支配电脑的时间,除了游戏、不宜上的网站等其他“禁例”,他的上网浏览可以自由支配。不过,小陆每次都是上网搜集自己最热爱的汽车图片及相关资料,从跑车到吉普、甚至坦克,小陆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目前他的收集成果非常丰富,收集的各类车型图片达几百张,成为同学心目中的“汽车达人”。
  毋庸置疑,网络在上海的普及程度很广,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台或者一台以上电脑,网络成为青少年们学习的双刃剑,既可见到孩子沉溺于网络导致学业荒废的事情,利用网络辅助学习的积极一面也屡见不鲜。
  经过记者调查发现,网络在上海青少年的认同率非常高。上网浏览、找资料、玩游戏、购物、下载音乐、上论坛等都成为他们最喜欢在网上做的事情。不过对于学业压力大的他们来说,上网时间并不多,更多时候,上网成为家长们奖励手段的一种,只有在完成学业、获得好的成绩的时候才许“染指”网络。而很多青少年也将网络当成减压方式的一种:上论坛注册马甲暗损同学、抱怨功课、用QQ、MSN与朋友聊天等,都成为他们上网最为热衷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上网成为这群孩子最好的减压方式。

玩数码:“我的地盘、我玩我的”

  在上海的地铁上,随处可见背着书包听着IPOD的中学生,这些穿着统一校服的年轻人对数码的热爱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元素:听着IPOD的音乐,手里拿着最新款的PSP,而不时响起的手机声也让人打开眼界,诺基亚N76、三星带有200万象素摄像头手机、索爱的音乐手机,常常令地铁里的白领们汗颜,这些孩子们身上的数码装备成为这个群体的一个标志。
  对数码产品的热爱可能是全世界青少年的共同特点。上海格致中学的毛毛就是数码产品的忠实拥趸,热爱音乐的他从最初的MP3逐渐升级到新一代的MP4,如今的他手中的“爱将”则是IPOD5代,尽管价值不菲,但是他的企业家父母还是花了高价给他买了这款最新产品,而30GB的容量也让毛毛狂喜不已:“这下我可以把我的音乐都装进去了”。
  和毛毛不同,来自上海中学的小单则对数码相机情有独钟。她表示自己十分喜欢摄影,关注数码相机的她一直就关注一些大品牌的照相机,年纪轻轻的她已经拥有了一台尼康的单反相机,那是父母为了奖励她的好成绩同时也是为了鼓励她坚持自己的爱好买的。这台近5000元的相机成为小单最心爱的宝贝。爱好加上勤奋,小单已经成为了学校闻名的“小小摄影家”。
  手机、MP4、相机……这些以年轻人为消费主体的数码产品正越来越多的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青少年身上。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为孩子买一件数码产品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成为家长们的主要奖励手段,一些普通数码产品如手机、MP3等更是成为了这些孩子们的必备装备。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张博士表示:孩子热爱市场上一些新鲜玩意、数码产品是正常的,家长也可以适时的用此给予奖励,但是却不能过量,如果一味的用物质奖励孩子,会造成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导致孩子不健康的心态。同时,对数码产品的使用也应该控制,如听过久过长的MP3会对青少年的听力造成影响,而过于沉溺对数码产品的追求显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