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宁夏一些高耗能产业集中的县市采访发现,部分基层干部把节能减排工作片面理解为“以大代小”,担心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会影响自身财政收入,一些企业因为未来产业政策不明确存在恐慌心理。
节能减排成了“以大代小”高门槛挡不住总能耗增长
为了促进节能减排,国家逐步提高了电石、铁合金、电解铝等行业的准入门槛,以此来限制这些行业过度发展。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基层干部却把这一政策普遍理解为“以大代小”、“上大压小”,在淘汰一些小型炉的同时,拼命鼓励上马一些大的炉型,这样做的确能够在降低单位GDP能耗上产生作用,但是总的能耗却是大大增加了。 平罗县发改局一位负责人说,继续上马高耗能项目是形势所迫,因为周边的甘肃、内蒙古等省区都在发展类似的项目,即使他们不上,别人也要上,而且为了不对地方经济造成太大影响,只有先上“大”,才能更好地压“小”。 记者了解到,宁夏在“十一五”节能规划中,对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单位能耗指标都有具体要求,但对能耗总量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些基层干部据此认为,经济增长必然带来总能耗与排放量的增长,国家实行节能降耗只是针对单位能耗,所以只要把规模做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就可以了。 对此,宁夏沙湖纸业公司董事长丁吉文认为,这是对节能减排的误解。“节能减排不是单个企业规模大小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是否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在砍掉小炉型的同时也应该严格限制新上马项目,如果不实行总量控制,不对各省区的高耗能行业总体规模加以明确限制,万元GDP的能耗肯定降不下来。”
未来产业政策不明朗企业普遍存在恐慌心理
近几年来,国家针对高耗能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从环保措施到准入门槛都有严格的要求,最近又提高了对部分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关税,一些企业普遍反映,因为国家未来调控政策不明朗,使企业和市场普遍存在恐慌心理。 宁夏吉元冶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莫红军认为,目前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行业的产能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来调控。以铁合金为例,宁夏从5月1日开始执行差别电价,每度电从原来的0.34元上涨到0.396元,因为电价占铁合金生产成本的80%,所以电价每上调1分钱就相当于每吨增加了成本100元。但由于市场需求非常旺盛,铁合金价格也随之上涨,电价成本很快被冲抵,生产铁合金仍然有利可图,所以目前铁合金企业开工率仍高达80%以上。 宁夏宇达冶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武说,随着全球钢铁、PVC等产业的迅猛扩张,铁合金、电石等基础性原料的未来需求量仍然很大,所以他们也希望通过技术改造、上环保设施节能降耗,以降低成本并符合国家要求。但目前国家的调控政策太快,未来的准入门槛和限制标准也不明朗,如果现在花大力气来安装环保装置、改进生产技术,能够生产几年却心里没有底,也正是这样的担心使很多企业不愿做长远考虑。
地方财政没保障节能减排难落实
对此,莫红军急切地说,除了提高准入门槛外,国家能不能制定一个未来几年期内的高耗能产品强制能耗标准,以此来衡量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是否取得成效,对不能达标的强制退出,对一些达标甚至是大大低于标准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适当支持。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地方政府面临的最大顾虑是如何平衡节能降耗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宁夏平罗县为例,今年上半年该县28家高耗能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20.8%,占全县规模企业总产值的55.2%。由于高耗能产业占据全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因此国家对高耗能产业的任何调控都将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像我们这样的落后地区头号任务就是发展经济,而高耗能产业恰恰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既要保证节能减排的政策落实,又要维持经济快速发展,压力非常大。”平罗县环保局局长王建军说。 一些干部认为,国家对一些重点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是从大局考虑,但现实的情况是高耗能产业关乎地方经济的命脉,所以建议国家能否对需要进行产业调整的地区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和补贴,这样既可以缓解节能减排带来的阵痛,又能减轻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的财政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