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超市"沪上开张 "勇气"和"爱"装瓶出售
为现代人心理调适提供商业化服务
    2007-06-04    本报记者:陈醇 俞丽虹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这家超市有点特别。
  把“无条件的爱”“融化”在250毫升的牛奶盒里;让“思考”“装”在五升圆桶里;一罐“中庸”有200颗,还有“冰柜”里“冷藏”了一听“新活力”,打开一看当然没有冷气冒出。
  “心灵超市”的货架上五花八门的瓶瓶罐罐琳琅满目,出售“勇气”和“爱”等“商品”,关注现代人的心灵。

把“睡满八小时”装瓶在货架

  白色的背景,透明的、白色的、银色的,塑料的、铝制的药瓶、罐头、易拉罐、喷雾瓶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货架上,还有冰柜里一开溜放着牛奶盒和易拉罐,标签上贴着“睡满八小时”、“传统觉醒”、“自省”。
  好奇地拧开它们的盖子,里面空空如也,各自的标价从人民币10元到100元不等。
  刚刚在上海开张的“心灵超市”,新鲜而另类,选址在在白领、老外扎堆的时尚场所新天地倒是十分契合。不大的面积,150平方米左右,摆放了以“个人”、“社会”、“环境”为主要类别的瓶瓶罐罐。“竟然还有‘为人民服务’啊。”一位顾客很惊奇。
  “应该把这瓶送给老板。”在新天地企业天地工作的张先生指着“多沟通”的瓶子说,超市店主、丹麦设计师Mads带来了17种造型,共近17000个瓶子,涉及情感、社会等43个不同的标签主题,价格依据瓶子的成本而定。
  “心灵超市”最早开张于2004年,来上海之前已相继在哥本哈根、纽约、台北开办。设计者Mads希望“心灵超市”的商品用包装低调简单的想像商品,通过一些主题概念的提炼,提示人们去关注、思考本该关注却又忽视了的一些东西。贩卖现代人的心灵补给品,给生活更多思考、乐趣和平衡的新空间。
  除了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共同关注的主题外,“心灵超市”搬来上海,还专门为这座城市量身定做了一些“商品”,如“传统觉醒”、“每天多点儒家思想”、“为人民服务”、“睡满八小时”等。

“心灵超市”出售概念多少人青睐?

  开张一个多小时,下午一时许,“心灵超市”迎来了不少附近工作的白领和游客,不少人都在各自感兴趣的“商品”前停留片刻,好奇地摇一摇瓶子或拧开盖子瞧一瞧。
  马小姐趁着午休的时间出来逛逛,她说“这样的超市倒是很新奇,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让我们关注一些被忙碌生活忘却的东西。”但是她表示自己并不会购买“心灵商品”,“标价相对也挺贵的,其实就是一个概念,真想要提醒自己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而且这种北欧极简风格的物品放在家里不太合适,很少上海家庭有这样的装修风格。”
  但追捧这些心灵商品的顾客还不在少数。5月24日开张首日,销售额达到4000元至5000元,共迎来了700多名“客人”,次日,开张两个多小时内又销售了300多元。
  首日销售中,“睡满八小时”、“新鲜空气”、“不要失去自我”、共有九种图案的海报等成为最俏销的“商品”,其中“睡满八小时”拔得头筹,销售了近30罐。
  据介绍,或许是思维方式和生活节奏等环境的不同,“心灵超市”在欧美城市开办时,最受欢迎的则是“无条件的爱”、“100%转基因食品”、“关掉电视机”等。
  “的确十分有趣,但不知道在上海会有多少顾客会青睐这样的产品呢?”来自旧金山的Abby Snay女士随丈夫来新天地就餐时路过“心灵超市”,饶有兴趣地一个个看过“心灵商品”的标签。在此之前,她并未见过类似商店,认为这些针对心理问题的商品十分独特。
  在网络上进行的搜狐调查显示,在152总投票数中,认为“心灵超市”“有效”和“没效果”的票数几乎相当,分别占37.50%和36.18%。
  表示会购买“心灵商品”的票数占32.21%,和马小姐抱有相同想法认为“不会购买,我自己写个字条也是一样”的票数占到了62.42%。
  或许网络调查只代表了部分人的想法。在记者“逛超市”的45分钟里,看到观摩者接踵,购买者寥寥,多数人对于这些瓶瓶罐罐还是抱以观赏的角度。

开卖“勇气”关注心灵

  “人的自我激励、安抚等需要其实一直都存在。”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刘明波说,“‘心灵商品’是将这种需要形式化了,变成一种商品。”选择什么主题的瓶子,其实是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或许他正面临压力过大,就送给自己一瓶“勇气”。
  实际上,从最初写在记事本扉页上的一句警句、放在案几的一块座右铭,人们一直都努力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心灵商品”的出现将这种暗示进行了创意化的发展。
  究竟这些空瓶空罐能否解决心理问题呢?刘明波认为效果因人而异,信者则用,不信不用。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是要靠实际方法解决,“心灵商品”能起到的是一种调适作用。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孙元欣认为,“心灵超市”的出现源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过大等全球性问题的背景。“超市”的开张是一个值得赞赏的尝试,它作为商品形式出现,为有心灵需求的顾客提供了“有形”的产品和服务。
  “抽象产品不能用成本定价法。”针对“心灵商品”定价是否合理,孙元欣认为作为一种针对心理治疗的非物质产品,定价需要相关行业在发展中形成自我的可信规范。“目前,消费者和商家都在尝试中。”
  “比如之前的发泄软件、工具的出现,关注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孙元欣提到,目前看到的空瓶罐可能只是这类心灵治疗的初级产品,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产品应该更成熟,瓶罐里包含的内容也可能更丰富一些。
  刘明波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灵,适时做出调整。与家人、朋友聊天,外出郊游散步,健身唱歌等等,个人需要寻找到最适合自我的减压方式。此外还可以学习一些科学的调适方式,如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等。遇到较难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可以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