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出海:中国企业“走出去”新模式
    2007-05-28    尚海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不久前,温州民营企业通领科技集团与美方正式签约,宣布投资一亿美元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建设占地达1300亩的低压电器工业园。
  对此,《解放日报》报道说,从单个企业海外建厂,到一个或多个企业联合在海外投资建工业园,中国企业“走出去”模式的转变,被专家评价为“由单兵作战向抱团共赢的战略升级”。
  不光是通领,近年来国内企业投资海外工业园冲劲十足:
  ——2006年5月,浙江华立集团正式启动“泰中罗勇中国工业园项目”,主营电表仪器的华立集团把这个投资达80亿元的工业园区定位于汽配、机械、建材及家电;
  ——同年8月,温州的康奈集团与黑龙江省东宁吉信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斥资20亿元,在俄罗斯乌苏斯克市建设占地两平方公里的远东康吉工业园,计划吸引20家制鞋企业、10家服装企业和30家家具企业进驻;
  ——同年11月,海尔在巴基斯坦的海尔—鲁巴经济区正式挂牌成立,主要引进以家电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在企业并购、建厂等多种拓展模式下,为什么中国企业会选择在海外建立工业园这种“走出去”的发展模式呢?目前负责着俄罗斯康吉工业园运作的康奈集团副总经理邓高标算了这样一笔账:根据《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一旦康吉工业园申请成为经济特区,将享受到五年内免除土地税和所得税的待遇,这一期限还可能在今年延长至10年。不但如此,届时工业园中设立保税区,国内输入的半成品和原材料都可以享受免税。“投资单个工厂,显然不可能享受到这样的优惠政策。”有关专家认为,“集体出海”还具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可以通过工业园这一平台形成相关产业链,进而大大降低产品的综合制造成本。
  同时,一些专家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兴办工业园这一集体“走出去”的新动向也表示了不同程度的疑问。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总裁陈青洲对此就不乏担心,他说,目前已经设立中国工业园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其中一些国家的法规、政策不稳定,容易变化,对海外管理素质与经营战略都显得不足的中国企业而言,应对难度大,这将是中国企业到海外建立工业园会遇到的主要难题。康奈集团副总经理邓高标虽有近十年海外中国企业的管理经验,但是也流露出类似的忧虑:“我们在海外设立工业园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探索。尤其是工业园内部的产业结构,必须与所在国的国情相适应。”
  相关稿件
· 立足本土竞争力 文化产品走出去 2007-05-25
· 四大模式支撑中国期刊“走出去” 2007-05-18
· 国家发改委:国家扶持企业在四个领域走出去 2007-05-17
· 税务总局详解企业"走出去"的三大利好消息 2007-05-17
· 企业走出去:有多少规则你还不懂 200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