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家动漫教学机构,5000多家动漫企业,40多个动漫产业基地,还有各地的动画节、动漫展、动漫论坛……
当“动漫”这个词日益被大众接受,动漫产业日益成为投资热点时,专家却诊断出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过热。
盲目跟风 “大干快上”
在近日举办的2007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动漫产业的急功近利、盲目跟风,表现在各种培训机构和企业、产业基地的建设缺乏长远考虑和规划,重数量不重质量。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动画学院院长吕学武告诉记者,随着动漫产业千亿产值的前景诱惑以及国家一系列扶持动画产业发展的举措,各种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这个产业。
“事实上,动漫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很多人在并不了解其产业内涵和规律的情况下,盲目跟风。一些企业家看到利益,盲目入行,大多数中小企业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一些地方政府仅凭热情,不管自身具不具备资源和市场,就办产业基地,而且基地建设规模越大越好,投资越多越好,以此吸引企业入驻。最后,一些地方的动漫产业基地有名无实,就成了房地产开发。”吕学武说。
在动漫培训方面,跟风也造成师资队伍素质不高。记者了解到,自2000年北京电影学院成立动画学院以来,全国设立了动画或数字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已经有400多所。但是,一些院校是在不具备师资及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匆忙上马动画专业的。
业态单一 结构性短缺
专家指出,由于盲目跟风,中国的动漫产业呈现业态单一的特点,导致抗风险能力差,结构性短缺严重。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范周博士指出,在国外,动漫产业成本投入的70%需要通过延伸产品来实现,如相关游戏、纪念品的开发、销售等,动画片的播出只占整个产业很少一部分。
据了解,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达数千亿美元,同时,与游戏、动画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却是其一倍。
在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从2004年的117亿元人民币到2005年的180亿元人民币,从衍生行业看,中国目前每年儿童食品的销售额为人民币350亿元左右,玩具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00亿元左右,儿童服装每年的销售额达900亿元以上,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每年的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
但是,目前中国“90%以上的动漫企业仅靠动画片的播出来维持生存,这显然是本末倒置。”范周说。
范周指出,国外的动漫产品制作都有专门的制作委员会,由制作、出版、发行、衍生产品开发等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组成,按领域分工,制作机构只管制作,播出机构只负责播出。由于分工明确,既能共同分担风险,也能实现各自领域内资源利用最大化。但是我国的现状却是,“产业链还没有形成,绝大多数动漫制作公司从动漫产品的制作到播出、发行,喜欢一揽到底,面面俱到,分散了精力,削弱了优势;掌握着播映大权的影视播出机构习惯于自产自销,或者压价购进企业作品。
缺乏原创 “来料加工”
专家指出,虽然国家政策鼓励原创动漫,但从目前看来,国内真正能进行动漫原创的企业少之又少。相当部分的动漫企业,仅仅从事国外动漫“来料加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也缺乏核心竞争力。
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李中秋曾指出,“中国动漫的问题不是多上几个产业基地、多生产一些动漫产品、填补所谓的市场空缺就能解决的。”他认为,国内动漫市场之所以被国外产品占领,根本原因不在于国产动漫数量不足,而是质量不高。
实际上,如果单从产量上看,早在2004年,中国制作的动漫就占全世界年产量的1/3,其中为他国代加工的达到3万多分钟,超出了当年国产动漫的2.8万分钟。
原创型人才的缺乏,或者原创型人才无法脱颖而出发挥能力,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对此,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表示,中国动漫缺的不是中期制作环节人才,而是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也就是说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人才紧缺。
“事实上,我们也许并不缺少创意人才,但是,如何让创意人才得到发掘,发挥其才能,是目前最紧迫的。这还有赖于我们思维的转变,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长期努力。”安徽出版业一位资深人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