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阳光采购”能否“降价不降质”?
    2007-04-16    本报记者:杨霞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全国医药行业高度关注的广东省药品“阳光采购”活动,随着药品竞价入围工作结束,4月陆续进入医院采购配送阶段。新的采购模式之下,入围药品出现了总体约20%的大幅度降价。降价后药品质量能否保证?成为有待企业回答的悬念。

“阳光采购”挤压药价虚高“水分”

  广药集团4月初在同行业中最早做出落实药品“阳光采购”方面的回应,表示“降价不降质”。在这次“阳光采购”中,广药集团下属企业产品有529个药品品规入围,入围数量较2006年招标增加了200多个,入围价格也较上年平均下降10%左右。
  广东省今年在全国创造性地开展“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新模式,药品不再招标。2月份以来,来自全国3600多个药品生产企业报名的43209个药品品规,经过一个多月的“限价、竞价、议价”,共有27670个已入围,另外有1000多个药品进入重点监控采购目录。
  这次采购活动中,药品价格虚高“水分”被挤压掉不少。同竞价组(即同类和同质量层次药品)3个或3个以上厂家竞争的,入围品种总平均降价率达40.39%,其中属于市场调节价品种的降价率为20%。另外,1至2个品种竞争的经过专家“人机对话”降价率也有10.31%。甚至有少数产品因为虚报或“离奇报价”,最后被专家“砍”到只有原报价的1%左右。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寿生说,据初步预算,老百姓总体上可获得15%至20%的让利。
  “质量是药品的生命”。老百姓最关心的药价降下来了,但能否获得降价后的真正优质药品呢?广药集团副总经理李楚源说,一般看来,药品价格的下降势必要导致药品质量受到影响,但是这次“阳光采购”方案考虑得十分全面,主要降价空间控制在药品的流通领域。
  本次“阳光采购”,一大特色是“限价、竞价、议价”,另一个重要变革就是首创“两票制”。李楚源认为,广东大胆尝试采用“ 两票制”,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药品的流通环节,“有效避免了药价虚高的问题”。

曾因企业不适应引起争议

  事实上,本次采购活动曾经在行业内引起过一些争议。3月7日,广东省45家制药企业以行业协会名义,联名形成一份“反映意见”,对“阳光采购”出现的一些问题表示不满。他们担心过分降价影响企业利润,而利润导向的企业会在质量上减少投入,从而影响用药安全,并对全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也认为一些“名优”产品会因低于成本价而彻底从市场消失。
  3月19日,约50名医药代表到广东省卫生厅上访,他们反映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药品价格过低让企业无法承受。
  对此,“阳光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企业代表进行多次沟通。
  “由于是第一次,企业并未完全熟悉和适应这种新的模式。”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哲说。
  后来通过解释沟通,企业开始理解并给予积极配合,协会也主动撤回了申诉,并澄清反映问题不准确。“议价”环节后,大多数“名优”产品也顺利入围。“这些产品不仅成功入围,而且取得了较理想的入围价。”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春波告诉记者。

新的竞争格局即将出现

  本次“阳光采购”,总共近3万多种药品入围,入围品种数量超过以前任何一次招标。过去的中标药品数量一般都在1万种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在争取医院选购和对销售份额的竞争方面,将比前一阶段竞价入围的竞争更为激烈。同时,医院、药厂和医药公司之间的原有格局打破了,新的医疗系统用药模式即将形成,无论对制药企业还是对医药商业来说,这都是一个考验。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说,医院要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提出方案并给病人治疗,而治疗的重要手段就是用药,所以医院最关心的是药品质量与安全,然后是合理费用。这家医院每年门诊量超过400多万人次,每天使用的中药材超过6吨。吕玉波提出:“阳光采购的初衷就是让患者节约医疗费用,医院将选择‘疗程费用低’的好药,即疗程短、费用少的,优先采购。”
  “阳光采购”已在行业内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全国已有湖北等多个省份表态即将仿效“广东做法”。医药界人士认为,“阳光采购”对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有帮助,对优质优价产品是“利好”,未来一定“强者越强”。

  相关稿件
· “恶搞”药价休想遮挡“阳光采购” 2007-03-21
· 药品“阳光采购”在纷争中前行 2007-03-14
· 合肥庐阳“阳光采购”一年省下800万 200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