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4-05 本报记者:王传真/文 马研/摄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韩凯坐在电脑前,用鼠标“点燃”火柴,然后“拖”出三根香点着,插进香炉。“我们是全球第一个可进行高仿真祭奠的交互性纪念网,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近几天,已有近万名深圳市民光顾我们的纪念网祭奠亲人。”韩凯自豪地说。 韩凯是深圳“无尽的爱纪念网”的营运总监。在他们的网站上,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用鼠标拖拉鲜花、火柴、香、茶杯、酒杯等来模拟完成献花、点烛、烧香、敬茶、敬酒等祭奠活动,还可以按照个人需要来选择墓园的背景和墓碑等,他们开始计划帮助用户把已故亲友的家居环境、有纪念意义的“老地方”或真实的墓地,制作成三维动画并复制到网上。 按照旧习俗,人们要在清明节或先人生日、忌日等重要日子到先人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在亲人墓前,烧纸钱祭奠,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但对先人的祭奠活动也为迷信活动和铺张浪费提供了理由。据调查,每年北京市居民用于清明祭奠、扫墓的花费近一亿元;哈尔滨市民清明节平均每家烧掉50元。此外,野外烧纸、燃放鞭炮祭祖也造成火灾隐患和环境污染。 我国最早的网上纪念馆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但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不成熟、网络带宽不够、网民数目少、用户硬件差等原因,发展比较缓慢。民政部2004年发文曾提出,要倡导和鼓励互联网上祭扫等形式,营造文明祭奠的社会氛围。此后,各地殡仪馆很多都建立了网上祭奠场所,在为人们提供网络祭奠场所的同时也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这些网上纪念馆大多规模不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祭奠发展迅速。目前,国内有大约30家网上祭奠网站。其中做得较大的是“网同纪念”,目前已建有70000多个网上纪念馆。这些网上纪念馆大都为用户提供了“网上墓地”、“网上献花”、“网上上香”等服务。 “无尽的爱纪念网”创办人之一陈蕗介绍,网络祭奠的好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实现全天候、全球化的缅怀、祭扫,随时随地对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还可以用网络把先人的文字资料及图像和声像资料永久保存下来。此外,网络祭扫还是一种环保、安全、节约的祭奠方式,可以避免铺张浪费和环境污染。 “无尽的爱纪念网”正在建设英文和繁体中文版,以满足已故海外华人的落叶归根夙愿。用户可以在这个虚拟空间里选择先人的原籍省份的墓园进行祭奠。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网络能像真实祭奠一样表达人们对先人的哀思。有网友认为,网络拜祭形式不够严肃,扫墓的意义在于亲眼看看亲人安息的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宁愿在心里默默怀念。 一些网友则认为,流传几千年的祭奠习俗本来就是因时而异。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祭奠将是传承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发扬重亲情、重家庭、重孝道的传统美德,保存、拯救祭奠文化的科学方式。“只要祭扫的本义不变——诚心祭奠,祭扫的方式并不重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