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振冬)
13日,央行例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发行1400亿元一年期央行票据。这期央票的发行利率已上行到2.8701%。在此前一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已由2.79%提高到2.8383%。市场认为,这表明央行有意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回升,或许是为提高法定存贷款利率做准备。 “央行引导一年期票据利率上行,很可能是在为法定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做出铺垫。”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交易中心董德志告诉记者,两周来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的上升主要源自央行引导。他解释说,央票发行的惯例是,每周一、三,由商业银行向央行上报期望的数量和利率,下午央行确定当期央票的发行数量。通过发行数量的调整,央行能够很容易地引导发行利率水平。 目前,在货币市场,资金的供给方主要是流动性充裕的国有银行,同期的储蓄存款利率可以视为其资金成本。市场认为,央行如果在近期加息,国有银行的资金成本则会上升,因此有必要拉升1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予以补偿。 董德志表示,自2004年以来央行三次加息(2004年10月28日、2006年4月27日、2006年8月18日),提高存贷款利率前都伴随着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的上行。 东吴基金分析师莫凡也认为,央票利率上行是为给加息预留空间。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为2.52%,一年期央票的利率拉高,则扩大了加息的空间。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央行引导央票发行利率上行,是为了抑制过快的信贷增长。数据显示,1至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9800亿元,这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近一半。东方证券分析师张杨表示,从这两周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看出,央行认为货币市场利率过低,希望通过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逐步引导它走高。他认为,一年期央行票据收益率的连续走高,将带动整个债市收益率的逐步上升,带动货币市场利率的回升。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交易员也表示,央行提高票据发行利率,是为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回升,从而引导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结构调整。货币市场利率乃至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将提高债券投资的吸引力,从而降低银行信贷扩张的冲动。
本报讯(记者刘振冬 方烨 实习生郭小燕)
虽然13日公布的2月份CPI数据低于预期,同时作为考察通胀趋势的先行指标——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也低于市场预期,但金融界的市场分析人士考虑到贷款增幅等因素,仍然保持较强的加息预期。 统计表明,2月份CPI同比上涨2.7%,低于市场预计的2.8%;2月份PPI同比增长2.6%,增速低于1月份的3.3%和去年12月份的3.1%。对于这些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通货膨胀压力虽有所减缓,但他们坚持央行二季度前应加息27个基点的判断。考虑到20%的利息税,2.4%的CPI增幅已经高于居民一年期存的利率了,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长期实施负利率政策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哈继铭说,加息与否还要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等数据,以判断是否出现投资反弹的苗头。这两个月银行信贷增长很快,逼近了1万亿,同比增长17.2%,这么快的增长将为投资反弹提供资金支持。加息不仅是考虑抑制通膨,还要考虑过快的贷款增速。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室主任易宪容表示,CPI比去年12月份的上涨幅度有所下降,但这并不能得出加息压力减小的结论。” 汇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也认为,单看2月份的CPI数据并不支持加息,但前两月贷款大大超过预期,使得央行可能在近期采取紧缩措施,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贷款利率27个基点。国家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祁京梅表示,考虑到春节因素,CPI数据比此前预计的低。但是,估计1月至2月除投资增幅会有所下降,消费、出口以及工业增长都会比较快。从当前情况看,加息预期加强了。 与上述的专家相反,也有人认为加息可能不大。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从央行高层的言论看,在控制流动性过剩方面更加倾向于存款准备金率。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勘认为,2月份CPI涨幅走高,主要原因在于春节因素。目前,央行的主要任务在于控制流动性过剩,若过早加息,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再现,推动国内资产价格上升,造成经济过热,反令通胀上升。因此,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