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最后堡垒”的改革冲刺
    2006-12-28    本报记者:谢登科 韩洁 郑玮娜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最后堡垒”,中国农业银行正在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的相关工作,为尽早实现公开发行上市进行着各项准备。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6日受国务院委托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关工作情况时透露了这一情况。
    按照设计,改制后的农业银行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着力推进内部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不断提升服务水准和效益。目前,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正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体规划加紧论证。
    据了解,有关方面在对农业银行进行全面外部审计、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稳步推进不良资产处置、国家注资等财务重组和设立股份公司的工作。
    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体,多年来在推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自身也积累了严重风险,突出表现在经营效率低下,治理结构不科学。在这一领域推进和深化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一项关注度高、敏感复杂、难度很大的工程。
    为稳步推进改革,我国确定了包括国家注资、处置不良资产、设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择机上市等改革步骤在内的总体方案。但在具体实施时,结合各家银行的实际情况,按“一行一策”的原则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2003年9月,国务院首批选择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2005年10月,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中国银行分别于2006年6月和7月在香港H股市场和境内A股市场成功上市。2005年4月,国家向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正式启动了对这家规模最大银行的改革计划。同年10月,工商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一年以后的2006年10月27日以A+H股的方式在内地和香港同时成功上市,创造了国际资本市场最大的IPO记录,成为2006年国际金融领域最为热门的事件之一。 
    通过改革,这些银行初步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财务状况明显好转。随着公开发行上市成功,市场约束机制显著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提高。
    但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目前取得的成效仍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说,作为刚刚完成股改上市的中资商业银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基本结束,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商业银行,还面临着重大挑战。 
    由于多种原因,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中,中国农业银行人员多、分布广、资产规模巨大。目前,全行有员工近48万,截至2005年底,全行资产规模47710亿元,政策性贷款余额4140亿元,其中不良贷款3490亿元。中国农业银行是惟一一家尚未改制上市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记者从中国农业银行了解到,农业银行已经启动了全行的人力资源综合改革计划。农业银行行长杨明生说,改革将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整体设计、有效对接、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
    今年以来,农业银行积极转变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努力从多个方面为农行改革进行前期准备,使业务经营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利润指标再创新高。1至9月份,全行财务运行总体良好,实现经营利润425.72亿元,同比增盈110.02亿元,增幅34.85%。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