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河皆干:河北水资源难以为继
    2006-12-04    本报记者:李俊义    来源:经济参考报

    河北省多年来一直在“喊渴”,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了这个省长久难消的痛:水资源难以为继,关系着这一地区民生、经济、社会以及能否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同等重要的是,作为北京、天津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河北喊渴,其实就等于北京、天津嗓子眼开始冒烟。

现状:有河皆干

    由于水源不足,自1992年以来,“华北明珠”白洋淀已经10多次从水库调水,这才避免了干淀之灾。本报记者 李俊义 摄

    今年春天又是一个旱天。河北省平泉县七沟村老哈河边,几名养鱼人蹲在养鱼塘边愁眉不展。鱼塘沿老哈河边而建,正常年份鱼塘平均水深可达1.3米。但由于几个月没下雨,老哈河面临断流危机,鱼塘水深已降至0.5米,一些鱼儿开始因缺氧而死。
    这年春天,像老哈河一样,持续干旱造成了河北省境内多条河流断流或面临断流。据河北省水利部门介绍,省内大清河系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偏少50%,石家庄市六条行洪河道除滹沱河及其支流冶河有少量基本流外,其余河道全部断流。由于降水减少导致河道径流减少,全市228座水库可用水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6%。
    河北省是个极度缺水的省份。按照国际界定标准,人均水资源量500立方米以下属于极度缺水,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05立方米。每年,全省提供的水资源量为167亿立方米,而需求量却达到220亿立方米左右,不足部分只有依靠超采地下水补足。
    河北省水利专家说,从1976年到现在,河北省每年平均超采地下水40亿立方米,30年共超采12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蓄水量。
    地下水严重超采,带来一系列生态灾害和地质灾害。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包括天津市在内,河北省共有湿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内河航运长达3000多公里,从天津市坐船可以直达邯郸市甚至河南省安阳市。而如今,湿地面积从1万多平方公里减少到600平方公里,河道航运里数由3000多公里变成零公里,400多条河流绝大部分干涸。
    今年,河北省平原地区出现五条地裂缝,最长的达八公里,深度超过10米,有关专家勘查后初步分析,这些地裂缝多数是断裂构造和地下水超采等原因造成的。河北省有关部门新近完成的统计报告显示,河北平原地区已发现地裂482条,影响到近七个地区的近70个县市。
    有专家把地裂称为“沉默的抗议”,它是在以一种还算温和的方式抗议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地面沉降,河北省的地下漏斗区已达四万多平方公里,并且仍趋继续扩大之势。
    河北省有关水利专家说,目前河北省的用水状况,是“爷爷在喝儿孙水”。

矛盾:地区“争水”突出

    水资源的匮缺,导致河北省与周边兄弟省份争执不断,在省内,也常常因为水资源的问题产生矛盾。
    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是石家庄饮用水源地,这两个水库的来水主要依靠滹沱河。几年前,山西省规划在其境内的滹沱河上游建设一个大型水库,这一规划立即遭到河北省的反对。河北省水利专家魏智敏说,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建成时,滹沱河的入库水量为八亿立方米,近年来由于上游地区用水增加,这一数字已经减少为四亿立方米。如果在河的上游再建一个水库的话,不仅石家庄市用水无法保证,下游生态环境也会被破坏。
    同样的事件发生在拒马河上,谁截留了这条河的水,北京市和河北省已经争吵多时。河北省认为,正是北京市在该河上游筑坝修渠,截住了流向河北境内的河水,造成该省近200万人饮水出现困难。而北京市认为,造成拒马河下游水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河北省在上游修建了一个引水工程,由于这个工程,某些流段已基本无水流入北京境内。
    同一地区内“争水”矛盾同样存在。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曾经有九条河流入淀里。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白洋淀上游陆续建成四座中型水库和近百座小型水库,八条入淀河流被这些水库掐断。安新县水利局局长齐海清说,白洋淀这几年干淀,有气候原因,但没有入淀河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齐海清认为,作为一个流域,河流的水不能由水库独占,至少应该分一部分给白洋淀。
    城市与农村争水也屡屡发生。保定市市民饮用水主要来自西大洋水库,这一水库又得保证周边部分县乡的农业灌溉用水。唐县有八个乡镇的耕地靠西大洋水库灌溉,北罗镇党委书记王同岩说,镇里灌溉用水一年需要2000万方,水库水充足的时候能放八次,今年却只放了一次,给当地农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原先亩产700多斤的小麦今年平均只产不到300斤。
    采访中,一些水利专家说,解决“争水”纠纷的办法之一就是流域统一管理,但目前这一办法在一些地方并没有被实践。记者采访的一位地方水利干部曾发牢骚说,所谓流域的概念,只有在要求下游地区防洪、防汛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说到水资源这一方面,上游地区则闭口不谈,能多占水就多占水。

希望:呼唤水权制度建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正如这首诗中所写,北京、天津与河北,唇齿相依,鸡犬相闻。北京人喝的每五杯水中,有三杯来自河北。天津人的饮用水源,主要来自河北省的潘家口水库。
    官厅、密云两座水库,是北京赖以生存的“两盆水”。桑干河、洋河汇入永定河后入官厅水库,潮白河又是密云水库的上游。北京市两大水源的上游,都集中在地处北京上风上水位置的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市。
    河北省委党校的一项课题调查显示,为保证北京的水资源,官厅水库40多年来累计向首都供水392亿立方米;密云水库30多年来累计向首都供水120亿立方米。
    为确保首都用水安全,丰宁、滦平等县关闭了许多金、铁采矿企业。为保证白河水质,赤城县近年来先后关闭了20多家企业,并严格限制在白河流域发展矿业,据初步估算,仅此一项这个县就少收入20多亿元。为保证密云水库的水质,它的上游的企业基本上一概关闭,其中关闭的一个企业,每年上缴的利税为丰宁县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30多年来,河北省一直是几近无偿地支援北京的用水。几年前,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张家口林业局局长的白俊杰率先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建立张家口环北京水资源保护与长效利用机制”的建议。提出上下游通过协商,对水权进行有偿转让。应当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此后连续数年,河北省的人大代表都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区域资源共享”概念。
    河北省委党校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王晓海说,目前,环首都贫困地区和北京之间水资源采用的是行政性分配制度,这一分配制度使河流上下游之间水资源的使用权模糊,导致流域水资源利用上存在日益尖锐的利益冲突。为使水资源配置达到最佳,应当建立包括水权分配制度、水权交易制度、水权监督和管理制度为内容的水资源产权制度,对不同的用水需求采用不同的水权分配模式。对于水权分配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和缺陷,可以采用政府调控、民主协商和水权转让的机制进行协调和弥补。
    今年,北京市宣布,今后每年安排、落实2000万元帮助河北省承德、张家口两地治理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上游地区的水环境。今年将首先启动七个项目,用于尽快恢复官厅水库的水源功能和密云水库水质的稳定达标。
    2000万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更包含着一种象征意义。一个显而易见的进步是,北京市已经打破“无偿要水”的传统,开始尝试对河北省上游来水进行补偿。这种补偿,不再是过去零零碎碎的、施舍性的“支持”和“捐助”。制度化、责任化的反哺,打破了体制性的壁垒。水权,在探讨了多年,呼吁了多年,协商了多年后,终于开启了区域之间共建、共享和谐生态环境的新篇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