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存贷款中介业务 中外资银行优劣大比拼
    2006-12-04    本报记者:文婧 实习生:陈圣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对于许多在华发展的外资银行来说,新规定终于可以让他们和中资银行身份平等地一较高下了。那么,外资和中资,双方在个人存贷款、个人理财服务及其他业务方面各有什么优势和高招呢?

个人存贷款:外资锁定高端 中资着眼大众

    有人说外资银行在业务办理上颇有“嫌贫爱富”之嫌,这话难免让一班“老外”们有点无奈。据业内人士指出,并非是外资银行主观上想脱离大众,而是由于其在经营网点、员工数量等方面实在难以与中资银行抗衡,所以才在人民币零售业务领域首先着眼于高端客户。
    来看一组数据,现在北京网点最多的外资银行是汇丰银行,共有四个网点,预计到今年年底,汇丰在内地的分行及支行数目会增至36家。另据东亚银行主席李国宝估计,3年后东亚在内地的网点数目将从目前的30个增加至60个-80个。另一方面,据中国工商银行副董事长、行长杨凯生绍,截至2006年6月30日,工行的境内分行、网点及其他机构总数(包括总行)为18,038个。
    居民存取款,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方便简捷,毕竟没人愿意为取钱存钱跑遍大街小巷却找不到一个网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吸收一般居民存款业务上,目前国内的各大外资银行确实难以与星罗棋布的中资银行相比。于是它们干脆收缩战线,如汇丰就力主把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作为其主要零售银行市场。
    但是中国市场毕竟刚刚开放,外资银行要真正开展人民币零售业务尚需要一段时间。不过花旗银行个人金融银行贵宾理财经理胡莉莉认为:“未来这一领域肯定会成为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重点。”

中介业务:外资优势明显 中资仍需努力

    对国内的许多人来说,投资理财可能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但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后主推的产品。据业内人士介绍,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竞争优势主要在中介业务,包括:财富管理、信用卡等。长期以来,外资银行获取的利润中,中介业务占比是非常高的,而中资银行的中介业务相对薄弱,所以外资银行可能在中介业务上抢走较大的市场份额。
    以汇丰为例,它在2002年8月就在内地正式推出了针对商务人士的卓越理财服务。这是汇丰在个人财富管理方面的全球贵宾品牌,主要是为个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全面理财服务,包括对本地居民的外币服务,以及对外籍和港澳台人士的人民币和外币服务,其在中国的最低门槛为5万美元,每位客户都由专属客户经理全面照顾。
    业内人士认为,因为外资银行的中介业务做得较好,其可以通过理财和财富管理,拉来一批高端客户,而这个群体很容易发展成为它的按揭的客户。从国外经验来看,按揭业务对银行来说都是“黄金”业务,风险比较小、期限比较长,利息回报较高。这等于无形中为外资银行争取到了一部分人民币零售业务的优质潜在客源。

中资优势短期难以撼动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贺力平认为,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也有其传统优势,比如网点多、客户群大,在债券承销方面,中资银行的优势是外资银行无法比拟的。另外诸如代扣水电费,结算工资等业务,虽然很小,但却可以为银行吸引、保留很多客户资源。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日前也发布报告认为,中国国内银行的优势地位一时不会遇到有力的挑战,但变化的步伐需要谨慎对待。毕竟,外资这条“鲇鱼”的进入不但会对中资银行的经营状态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对促成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当地金融竞争力及运营水平的提升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