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漫步街头,眼前突然冒出一个陌生人,想要给你一个热情的拥抱,或者向你“索要”一个拥抱,你会接受吗?近日,在一些城市,相继兴起了一项名为“抱抱团”的活动。据说,这种“予抱”或“索抱”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陌生人之间的冷漠”,然而,这种做法却引发了不少争议。
尽管如此,“抱抱团”的成员们却似乎更愿意用自己的行动表明:在人情冷漠的大都市中,行动比其他方式更能给人以温暖。
“抱抱团”短时间遍及全国
|
除了在网上的争论,现实中,“抱抱团”的活动也并非一帆风顺。新华社发 戚振林
摄 |
“我曾生活在伦敦,在那里我的生活变得糟糕,因此不得不回家。站在旅途的终点,看到其他的乘客都有迎接他们的朋友或家人,都有张开的怀抱和笑容,在一起拥抱和欢笑,我希望也有一个人在那里等着我,高兴地看到我,对着我快乐地笑,并且拥抱我。因此,我找到一个纸板,一只签字笔,做了一个牌子。我在城市里匆忙的行人之中,举着那个两面写着‘Free
Hugs(免费拥抱)’的牌子行走着。”这段话来自于澳大利亚人JuanMann的自述,两年前,正是他随兴的一个举动,标志了“抱抱团(free
hugs)”活动的兴起。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抱抱团”的“年龄”还不到30天。
10月21日下午,长沙黄兴路步行街头出现了一群年轻人,他们举着“自由拥抱”、“温暖拥抱”等牌子,同每一个愿意参与的路人拥抱。这是“抱抱团”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城市街头。此次活动的发起人是一个名叫才子豪的广告从业人员,他在网上看到了国外的“抱抱团”活动后,将有关国外“抱抱团”的活动介绍与个人感想发到了论坛上,结果短短四小时内,就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回应。紧接着,几位热心网友成立了“抱抱团”,并组织了黄兴路上的抱抱活动。活动结束后,才子豪把这些活动的DV制成视频在国内各大网站发出,没想到竟然受到网友的极大关注。几乎是一夜间,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了“抱抱团”。
10月28日下午,几名年轻人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高举写着“抱抱来自陌生人的关怀”的纸牌,微笑着与主动上前的陌生人拥抱。
10月29日中午,广州北京路出现了一个由五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手里举着写有“抱抱”、“拒绝冷漠”等字样的牌子,站在街头,等待来自陌生人的拥抱。
11月4日下午,上海南京东路上,10名年轻人每人举着一张写着“来吧,抱抱”等字样的牌子,开始了上海“抱抱团”的首次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长沙之外,北京、上海、南京、苏州、青岛、郑州、武汉、昆明、成都、大连等近20个城市,都相继出现了“抱抱团”的身影。绝大多数“抱抱团”成员是通过网络相识和联系的,其中,年轻人占到了大部分。上海“抱抱团”的发起人是一位网名叫“白骨”的IT企业职员,他说:“在今天的城市里,陌生人之间的冷漠随处可见,比如公交车上很多人不愿意给人让座,见到小偷行窃视而不见,见义勇为者少之又少。我在网上看到澳大利亚‘Free
Hugs’的视频后,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天,我特意拥抱了我的父母。”
“一抱”能否消除冷漠
新浪网新闻中心日前在网上进行了一次关于“抱抱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638人中40.2%的人反对“抱抱团”在大街上与陌生人拥抱,34.3%的人对此“没感觉”,表示支持的只占到25.5%。
“抱抱团”的出现与花开各地,始终与互联网密切相关,同样,来自互联网的各种声音也从未间断,特别是在“抱抱团”成员将拍摄的活动视频、图片、日志在猫扑网、天涯社区等发布后,更是引来了广泛关注。
网名为大漠刀客的网友质疑道:“抱抱活动是否符合国人的心理习惯,是否符合中国人的礼仪习惯,还有待商榷。与陌生人拥抱,需要莫大的勇气;被陌生人拥抱,需要莫大的心理准备。”
网友“一路飘过”则认为,“抱抱团”的兴起给了人们至少两个启示:其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渴望关怀,拒绝冷漠,让人与人之间减少隔阂,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呼唤;其二,社会更大程度的开放,不同文明的激烈碰撞,令中国人保守的传统注定遭遇挑战。
除了在网上的争论,现实中,“抱抱团”的活动也并非一帆风顺。“抱抱团”在北京王府井的活动,在开始一个小时后,便以其成员被警方带走教育而收场。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上海,“抱抱团”在南京东路的第一次亮相,在不到20分钟时就“招来”了警察,并最终被劝离开。
“一刹那间的拥抱,或许会让人感到慰藉,但这样的温暖能长久吗?”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陆长玮不解地说。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认为,拥抱首先是建立在双方感情的基础上,这是关系亲密的人才会去做的一件事。而大街上的公然拥抱则让人觉得突兀,这种突然、奇怪的事情不但对人不尊重,还会让别人觉得好笑。
对于街头拥抱是否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漠视,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表示,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抱抱是对冷漠象征性的提醒,对消除冷漠来说是很微弱的人文补充。温情是可贵的,保持温情更需要养成日常习惯。
相信行动的力量
尽管自“抱抱团”成立之日起便备受争议,但“抱抱团”的成员却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有着极大的意义。
不久前,北京的“抱抱团”就将活动地点从街头扩展到了一些特定的场所。11月9日下午,北京“抱抱团”来到了松堂临终关怀医院,同陌生的老人们进行拥抱。松堂临终关怀医院的李院长告诉记者:“我很支持‘抱抱团’的行动,临终老人们需要来自外界的关怀。”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与我不可比的麻烦,但每当看到一个人曾经苦恼的面容,哪怕只是笑了一下,我都觉得自己的拥抱是值得的。”在“抱抱团”的网站上,一名网友用“抱抱团”创始人JuanMann的话来给成员打气。
复旦大学人类艺术研究所戴民朝博士说:“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要让人们在交往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人们应该给自己信心,给他人信任,在以行动表达温情之前,要先在自己心中唤起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