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变“连成现象”为“连成效益”
在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2006-11-17    许焕荣 尤素夫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中原大地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中,河南省濮阳市将“连成现象”转化为“连成效应”的实践被传为佳话。有关领导和专家认为,濮阳市的这一创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有益探索。

濮阳市的“连成现象”

    濮阳市位于豫、鲁、冀三省交界处,耕地面积为403.3万亩。濮阳市是一个农业市,全市358万人口中有300万人为农民;濮阳又是一个沿黄(黄河)市,滩区面积大,基础条件差,全市6个县区中,就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和一个省级贫困县。中共濮阳市委书记吴灵臣认为:这一市情决定了濮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就成了摆在我们市委领导班子面前的重大问题。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濮阳市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于2002年在全市作出了开展“学习李连成,建设西辛庄式小康村”的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一个西辛庄,带出十个、百个、千个西辛庄式的小康村,变“连成现象”为“连成效应”。
    所谓“连成现象”,是指濮阳市西辛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从1991年开始,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将一个既无资源优势又无区位优势的贫穷落后的西辛庄,建成了河南省著名的小康村。西辛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1年的600元,增长到现在的12000元;村办企业11个,集体积累达2.6亿元,家家有股份,人人有工作;全村总投资8000万元的新村规划建设全部完成,胡同街道一处一景,户均240平方米的别墅式小楼风格别致,花团锦簇。西辛庄富裕了,文明了,出名了,李连成也成为著名人物,先后被推荐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六大代表和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对于李连成带领穷村致富及其所创造的业绩,河南省称之为“连成现象”。

从“连成现象”到“连成效应”

    濮阳市委书记吴灵臣说:“对濮阳农村来说,李连成就是学习的榜样,西辛庄就是建设小康村的标杆。”2002年8月,濮阳市委在反复讨论、集体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学习李连成,建设西辛庄式小康村”活动的决定,并从全市2986个行政村中,择优筛选出100个基础较好、班子较强的村建设小康示范村。从此,李连成身上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就成为濮阳市农村基层带头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力量源泉;西辛庄村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就成为破解濮阳“三农”问题的榜样。由于这项活动既符合党中央和河南省委的要求,又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因此又有不少村积极加入这一行列,最终发展到126个村。
    濮阳市委按照“好村先行,典型带动,由点到面,梯次推进”的原则,大力开展“学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126个村,新上企业项目280个,技改、扩建企业项目191个,总投资达7.9亿元,一些企业成为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经济的“龙头”。二是农民生活得到改善。126个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168.9元增加到2005年的5700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2006年预计增幅更大。三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126个小康村全部进行了新村规划,共修路125.84公里、开街扩街357条、硬化村街路面87.3公里,已有12711户按照规划新建了住宅,其中有41个村基本完成了新村建设任务。四是农村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稳定。126个村新建学校40所、文化大院90多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一批李连成式的村支部书记,他们以李连成为榜样,甘愿吃亏,埋头苦干,共同致富,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濮阳市委书记吴灵臣认为,这对于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濮阳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濮阳市委提出的“学习李连成,建设小康村”活动,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完全吻合的。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濮阳市委决定,各级领导干部要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新时期的农村工作,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在指导思想上,濮阳市委确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以农村经济发展为根本,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内容,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在实施原则上,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实际,不能包办代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目标上,2006年筛选306个村重点培养;2007年增加到500个村左右;2008年增加到700个村左右;2009年增加到900个村左右;2010年增加到1000个村左右,有1/3的村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吴灵臣强调,濮阳市是从2002年起通过“学习李连成,建设小康村”活动在全市农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统筹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进行了探索,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群芳竞艳”的转变。中央的重大决策,更加明晰了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和思路,我们将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放大“连成效应”,实现从“群芳竞艳”到“春光满园”的第二步转变,营造濮阳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百花园”。

  相关稿件
· 河南新乡:几亿元国资 几笔糊涂账 2006-11-13
· 河南郑州航空有多条特价航线 2006-11-10
· 河南省辖市明年起编负债预算 2006-11-01
· 河南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2亿元 2006-10-27
· 河南立法遏制男女性别失衡 200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