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三峡工程新“考题”
    2006-11-01    本报记者:江时强    来源:经济参考报
    10月27日9时50分,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在三峡坝区宣布:“三峡水库提前一年实现156米蓄水目标。”156,三峡工程一道全新的“考题”,经过37天漫长的蓄水等待,终于提交到建设者面前。
    与135米水位比,三峡水库水位整整提高了21米,并由围堰挡水发电期转入水库初期运行期。三峡工程建设14年后,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人们希望的防洪、发电、航运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记者30日登临三峡坝顶,西陵峡薄雾弥漫,“高峡平湖”一览无遗,坝上是向远山和上游绵延的宽阔水面,八公里长的上游右岸锚地,密布着等待过闸的船舶,主航道上不时有航船驶过,而坝下是流过三峡14台巨型机组一去千里的江水。一切看来是如此平静,但是,三峡枢纽首次在高水位下运行能否过关,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蓄水的考验已全面开始。
    平静的水面下蕴藏着调水的“波澜”。从今年起,三峡水库蓄水调度将是一年一度的“规定动作”,每年6月至9月长江汛期,水库降至汛限水位145米,汛期一过,则蓄升至156米,调蓄水量达100多亿立方米。长江上游干支流已建、在建有上百座水库,沿江有众多的需水省份,如何“统筹兼顾、科学调度”,避免无序“争水”,平衡多家利益主体,成了中国三峡总公司绕不开的难题,蓄水制度化、规范化已提上议事日程。
    提议三峡工程建设的主要理由是防控长江中下游洪水,史上洪水曾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大坝今年5月20日全线建成,具备了防洪功能,却因为长江上游百年不遇的干旱无法“一试身手”。三峡工程在围堰挡水发电期,不承担对中下游的防洪任务。现在水库可蓄水至156米水位,具备了防洪库容110亿立方米,防洪条件成熟,但是否能防特大洪水,还有待检验。
    还有发电和航运的考验。三峡电站已投产的左岸14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也是世界最大的水电机组,中国此前没有运行此类特大机组的经验,在156米水位下,具备了全部满负荷发电的条件。但从坝上一泄而下80.6米的高水头冲击下,机组运行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全国电网安全运行。
    蓄水至156米后,万吨级船队年底可从上海直达重庆万州,但已感到通航紧张的三峡船闸,为配合三峡蓄水后在高水位运行,从9月15日起进入了船闸完建期,一年内通航能力下降60%。一个半月来,坝上船舶待闸现象日渐突出。负责签证的三峡水上政务中心副主任冯玲告诉记者,现在过闸要等数天,截至10月30日,三峡坝上积压滞留的船舶已有280余艘,而且数量还在增加,沿江各省份和大型企业航运需求旺盛,虽然采取了好多措施,目前船闸运能的供需矛盾仍令人忧,但这又是三峡工程必经的一个建设过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