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产品廉价出口局面亟待改变
    2006-10-31    本报记者:杨大鹏 呼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边是国内资源大量廉价出口,出口数量越多产品价格越低;另一边却是由于行业利润率过低,企业不愿增加成本或者根本没有钱去搞环保,这就是目前摆在中国石墨行业面前的尴尬现实。记者日前采访国内石墨行业运行情况时,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廉价出口的情况在国内一些资源性产品上普遍存在,这一局面必须尽快改变。
    海关统计显示,从2000年开始,中国石墨产品出口一举突破30万吨,当年出口均价为每吨153美元。随后几年,石墨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出口价格却不升反降,2004年各类石墨产品出口达到45.17万吨,出口均价下滑到每吨只有148.42美元。
    2005年由于国际市场加大对中国石墨产品的采购,出口价格略有上升,但全年近50万吨的出口量却只换回8544.67万美元,这一成绩实在无法叫人满意。更何况到了2006年,国外贸易商减少采购数量,中国石墨产品出口价格再次下跌。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份,全国天然石墨出口数量超过26万吨,出口均价每吨仅164.72美元,同比下降了2.72%。
    与石墨出口情况类似,国内重晶石资源也存在大量廉价出口的情况。据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招标商品部黄京京介绍,作为主要用于石油勘探领域的不可再生性资源,中国这两年的重晶石出口数量都维持在300万吨以上,而全球每年重晶石全部贸易量是450万吨左右,可以说中国的重晶石资源在国际市场占有绝对统治地位。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的重晶石产品却长期维持在每吨30多美元水平,只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石油价格高涨因素的带动,中国重晶石出口价格才略有上升,今年1月至7月份出口平均单价为37.54美元,同比增长了11.05%。不过,这一价格也只是恢复性增长。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实际业务中,出口价格多数还只维持在三十三四美元的水平。“这个价格有时候还没有运费高呢。”
    据专家分析,造成上述资源型产品大量廉价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秩序混乱。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执行理事长张湛介绍,前几年由于一些地方盲目建设上马、扩建、新建一批石墨矿山,石墨生产能力迅速增长,供求关系失调。全国目前石墨总的生产能力估计为250万吨,2005年产量仅165万吨,使34%的生产能力未能发挥。
    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必然导致出口过程中出现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我国目前有石墨生产矿山企业158个,一般规模较小,年产石墨万吨以上的矿山企业仅有10余个,相当多是作坊式的小企业。在出口方面,据黄京京透露,这一领域目前没有任何门槛,只要企业有出口资质就可以,全国经营石墨出口的企业多达366家,并且还在不断增长。而重晶石出口商也有80家至100家。
    出口企业数量过多,对外谈判时形不成合力,在国际市场上喊不出“中国的声音”,那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一位业内人士不无痛心地说,“同样的矿石,有的品位还不如咱们国内的矿石好,但就是由于行业集中度更高,印度的矿石能比咱们多卖10个美元。”
    国内一些资源性产品大量廉价出口,或者说在国际市场上无法掌控话语权,其直接危害就是相关企业效益下降,行业步履维艰。根据国土资源部年报统计,2002年至2004年,石墨行业连续三年全面亏损,亏损额逐年增大。“一套环保处理设备一般占企业总投资的20%左右,购置后运行起来也要花钱。企业没有钱,谁还会主动去搞环保呢。”
    中国的一些资源如此慷慨地卖到国际市场上,除了对自己造成环境污染、职工健康受到损害,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资源有许多都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直接关乎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而且在一些品种上中国自身储量也并不充足。
    以重要的战略资源钨为例,1949年至1985年我国钨精矿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0%,但1985年至2002年这个比例上升至68%,其中近十年在80%以上。实际上,除中国、俄罗斯钨精矿开采较多外,美国近年没有或很少开采国内的钨精矿,美、日均对钨精矿实行战略储备。一旦国际市场供应紧张,我国钨品供应可能提价时,美国就抛出储备,打压钨价。中国钨业协会一位人士曾经向记者慨叹,“在世界钨的基础储量中,中国排名第一、占35.5%,但那是曾经的数字,再过十年很难说中国会剩下多少钨矿。”
    事实上,因短期利益而对优势资源进行的超强度开发,导致部分优势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程度过高,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资源优势地位岌岌可危。我国钨矿、锑矿、锡矿、萤石、重晶石、石墨、滑石等传统优势矿产,整体查明资源储量的服务年限都只在10年左右。这些产品,从海关税则上看,多数属于量少、价低、不起眼,现在“最不值钱”,但对未来工业发展却是“最有价值”。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强烈呼吁,必须从整体上对中国的资源型产品做出保护、开采、利用、出口的系统规划。应当对当前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劳动保障给予关注和严厉整治,适当限制初级矿产品的出口、鼓励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完善这些宝贵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规划。
    有专家表示,近期国家调整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特别是一些初级产品的出口退税取消,这对资源型行业是一大利好,一些国内资源大量廉价出口的局面必将有所改善。但也有一些产品,如天然石墨的出口退税就在此之前已经取消,这次政策调整并不会对这类产品的廉价出口状况带来太多改变,出口管理工作还需要完善。
    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曾绍金建议,在目前国内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必须全面统筹资源型产品的发展政策,建立更为全面的各类资源储备战略,同时,不断提高国内这些资源深加工的技术水平,从技术质量上改变廉价出口的局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