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8-18 作者:明金维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2010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总量再次落后于中国。虽然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总量仍略微超过中国,但今年全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没有悬念”。 面对这一局面,国内媒体已有很多分析,绝大多数都比较客观、理性。大家一般认为,虽然中国经济从数量和规模上即将超过日本,但从质量和效益方面,却仍然大幅落在日本后面。 笔者认为,借由当前中国经济“超日赶美”带来的话题热,国人应对这种理性进一步发扬光大,我们需要借此再次全面审视中日两国经济竞争力,全面比较中日两国文化、创新、企业管理、品牌、教育和体育等各领域的优劣,并且从中实实在在找到中国的差距。只有这样,所谓的谦虚和冷静,才不会空洞和做作;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在反思中找到继续努力的方向。 近代历史上,中国学习日本,主要有两个高潮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清朝末期,当时的中国在内忧外患中苦苦挣扎,日本则经由明治维新后,走上了现代化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我们所熟知的文学家鲁迅、郁达夫等人,都有在日本求学的经历,他们其实就是那个时代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具体代表。第二个阶段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当时中国需要打开国门,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当时的日本已经从战后恢复,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考察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可以被看作那个时代中国向日本学习的代表。 算起来,距离当年邓小平向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请教”,已经有32年的时间。在这32年中,中日两国经济都在发展。时至今日,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似乎已经“唾手可得”。但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问:当年邓小平希望中国从日本学习的东西,我们都学到了吗?答案是,我们学到了一部分,还融合了美国、欧洲等其他国家的经验,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中国的独特经验,从许多方面看,我们还需要继续向日本学习,而且这个学习过程还可以持续很多年。 笔者此前曾经谈到,一台售价299美元的iPod媒体播放器,日本东芝等公司因提供了硬盘和显示屏等关键组件,创造的附加值高达90多美元,而中国只提供了廉价代工服务,赚取区区几个美元“劳务费”。这个例子其实非常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核心的技术,没有关键的创新能力,中国经济总量即便超过日本,又能如何? 再从世界知名品牌拥有量看,日本的全球知名品牌何其多?在电子消费品领域,有东芝、松下、佳能等。在汽车领域,有日立、丰田、日产等。而中国真正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到底有多少? 再从环保方面看,日本作为一个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却能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其资源利用效率之高,其可持续发展理念之深入人心,都值得中国好好学习。 笔者并非认为日本“非常完美”,但至少在许多领域,中国继续向日本学习仍大有必要。 “见贤思齐”,这是中国古人的优良传统。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经济总量即将超越日本之际,国人还应进一步发挥这种优良传统,继续向日本“看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