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需财政整固 远期宜投资升级
十位国际知名学者就当前经济形势展开观点交锋
    2010-08-17    作者:记者 王超/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英国《金融时报》7月19日-23日推出“刺激与紧缩之争”专题,10位知名学者和官员展开激烈辩论,他们的争论焦点是:当前应采取更多刺激措施避免经济“二次探底”,还是应退出剌激计划以减轻债务和通胀?通过交锋,他们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

  赤字救不了经济 调整需从长计议

  这些人士认为,在2008年至2009年初的金融危机恐慌时期,各国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是合理之举,但是现在已到了迅速整固的时候,否则很快会出现借债成本激增局面,引发可怕后果。不过他们也强调,当前的复苏非常脆弱,取消某些扩张政策可能还为时尚早。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说,就规模和广度而言,眼下世界各国的财政恶化状况可谓史无前例。为巩固复苏,所有国家都必须实施可靠的中期财政整固计划,其原因有三:一是纠正巨额财政失衡,最佳战略是在调整支出的同时进行结构性改革;二是鉴于赤字和公债不断膨胀,原有的经济模型可能不再可靠;三是健全的公共财政是经济稳定和全球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蒙特克·辛格认为,许多工业国的财政赤字已扩大至和平时期的空前规模,这种情况亟须改变。但他强调,修正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宜一步到位。“市场需要的是中期财政整固的承诺,而非立即紧缩。”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思·罗戈夫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认为,多数发达经济体似乎还没到被迫调整财政的地步,但这不等于债务持续增加没有风险,必须进行更冷静的成本效益分析,恐慌性的财政扩张很可能会破坏经济复苏苗头。若美国政府继续扩大赤字,结果只有两种:外国债权人遭到违约欺诈或国内债权人受到通胀“勒索”。赤字救不了经济,只有果断的体制变革才能带来稳定。
  针对批评美国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言论,奥巴马的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反驳称,推动增长与削减赤字是两个互补而非相互矛盾的目标,奥巴马采取的是美国经济可选的唯一明智路线。削减可怕的预期赤字将促进短期增长,而确保短期内的充分增长将减少长期赤字。

  亚洲表现出色协作仍需加强

  参加辩论的专家和官员认为,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的表现异常出色,预计增长远快于发达经济体,并为全球增长作出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面临结构改革等紧迫任务。
  《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说,亚洲国家刺激措施的效果令人惊叹,其产出远高于危机前的水平。但近几个月,亚洲国家一直在试图给经济降温,一些国家的央行连续加息。中国等新兴国家已采取措施,为房地产市场降温。对失业的担心已让位于对劳动力短缺和工薪阶层持续要求加薪的担心。因此,在亚洲大部分地区,问题并非是否实施退出政策,而是以多快的速度退出。
  蒙特克·辛格强调,眼下对于协作的需求显得愈发迫切。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在二十国集团内进行政策层面协作;发达国家则应在协作方面担负起主要责任,其合作力度无疑会影响发展中国家发挥作用的意愿。
  他认为,目前的问题是缺少贸易谈判方面的行动。发展中国家早已认识到,贸易比援助更重要。在全球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推动贸易自由化议程的确很难,但是必须打破僵局。多哈回合谈判已陷入僵局太久,如果各国在贸易问题上无功而返,很难相信能在气候变化等棘手领域取得进展。

  复苏动力在于投资 中国方式值得借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杰弗里·萨克斯说,人们在讨论是采取紧缩措施还是实行刺激政策时,没有给予投资应有的关注。“消费者不会提供复苏动力,他们也不应该提供这一动力。相反,美国和欧洲应利用最近储蓄率上升的形势,推动对实物和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作为恢复持续增长的正确办法。”
  他说,美国政府不负责任地追逐短期利益,缺乏远见卓识。美国所需要的,并不是现在所采取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实施更大规模、更加不可持续的减税政策。“中国的办法更好一些:认真关注新能源和尖端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劳动力技能,以此为未来投资,播下经济长期增长的种子。”
  萨克斯提出,美国应以中国为榜样,在以下5方面实施投资复苏计划:一是大幅增加在清洁能源和国家电网升级上的技资;二是实施为期10年的基础设施改造计划;三是加大在中学、职校和大学层面的教育支出;四是推动向非洲和其他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出口;五是制定一个能够在5年内将联邦预算赤字削减至可持续水平的中期财政框架。

  相关稿件
· 全球经济与我国对外经济形势展望 2010-08-11
· 唐双宁: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无必然性 可能性不大 2010-08-09
· 如果美国人停止借钱消费 全球经济将现灾难 2010-08-06
· 全球经济复苏的判断与中国财政政策取向 2010-08-04
· 欧债危机下的全球经济发展 20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