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出版的德国《经济周刊》刊登了发自北京的题为《新的中心》的文章,称当西方国家忙于摆脱危机影响时,亚洲地区正在积蓄新的增长动力,世界经济正处于亚洲世纪的开端。 文章说,亚洲经济增长只是在2009年上半年出现滑坡,随后就重拾升势。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东亚新兴经济国家2009年GDP增长6.6%。香港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更乐观,认为可达7.4%。远远把欧元区和美国甩在后面。 中国将很有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香港汇丰银行分析师估算,中国2008年为全球GDP贡献了8%,2014年这一贡献率将达到11.5%,而且趋势是进一步提高。 文章认为,今年以来,首先是重新强劲增长的出口带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国在经历了去年中期出口滑坡后,今年1月出口同比增长了21%。但许多专家认为,亚洲经济增长的基础不久将发生转移,向欧洲和美国市场的电子和纺织产品出口重要性将有所减少。而随着人们越来越富裕,个人消费将发展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未来的亚洲将加强教育投入,强化服务业发展,并利用自己的创新开辟新市场。 文章认为,在贸易领域,亚洲正一步步发展成统一的经济体,今年1月生效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加快这一趋势。东盟10国向中国内地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已经超过对美国的出口。去年12月,韩国对中国出口增长94%。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诺伊曼说,中国对平板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显然弥补了美国和其他市场的需求滑落。“危机开始时,没有人会想到,当中国经济回升时,会从其他亚洲国家拉动进口,从而推动整个地区走向复苏,而现在这一现象出现了。” 亚洲经济快速增长给德国经济也带来希望。民调显示,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机会的改善是德国企业对自己前景表示谨慎乐观的主要依据。化学品巨头朗盛预计公司2010年业绩比去年明显提高,正是因为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重新回到强势状态。 文章认为,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尤其是中国在世界事务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新的国际金融规则没有北京的合作就无法形成,西方必须学会与一个强大的中国相处。而中国在致力于未来的繁荣得以持续的进程中,需要确保计划中的结构改革真正实现,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的完善以及农业改革和服务业开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