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还能“特”多久?
    2010-01-28    作者:曾德金 王晋婧/编译    来源:经济参考报

    提前出版的1月30日英国《经济学家》,发表题为《商业激情的消褪——中国民企之乡渐趋老态》的文章指出,自中国改革开放时起,深圳是商业创新之乐土,取得了城市发展的巨大成就,但深圳特区也面临民企创业成本高昂、商业创新激情衰减的问题,这对深圳的国际商业竞争力带来了挑战。深圳能否继续保持“国际商业创新”这一代名词的荣耀,值得我们深思。
  30年前,当在北面紧邻香港的深圳被划定为经济特区时,中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改革开放进程。企业主在特区内以私有制形式公开自由经营,他们通过满足顾客获取利润。其结果是,一个从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庄转变成拥有900万人口的大都市,处处洋溢着商业热情,制造着从iPod到耐克的一切产品。
  这描述的只是过去,放到未来,这样的描述怕是不妥。繁荣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当地的商业环境。深圳社会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在1月18日联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创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正在发生急剧的下降,从2004年的12%减为2009年的5%。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教授凯文指出“作为特区的深圳不再如此‘特’了”。
  今天的深圳到底怎么了,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不久之前,它还是一个充满吸引力和巨大市场需求的城市,全国各地的外地人口潮水般涌入,迫切抓住些难得的机遇。很少有限制商业发展的法律,工厂可以设立在任何一个地方,即使是最高端的人才都发现在深圳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
  但这一切已经改变了,中国开始发展吸引优秀人才的大型企业。深圳就拥有两个大型跨国电信企业巨头华为和中兴。厂房用地越来越难找到并且价格不可避免地更高。最后一块大型的地块没有被划分给中小型企业使用,而是转交给了快速发展的汽车和电池制造厂商比亚迪。很多法律已经开始颁布执行,用以保护劳工和他们的工作环境,使创业成本和门槛越来越高。一些中小工厂和低技术水平的劳工均已搬离。
  在某些方面,这是好消息。因为,低标准的小公司将正被更有竞争力的大公司替代。只要一有人开办公司,他们就自愿这样做,而非出于经济必要性的考虑。但是,并非所有的消息都是正面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两个其它问题。只有9%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希望使用的技术是一年内完全具有创新性的。这让深圳在追求创新上领先于巴西和俄罗斯,但仍远远落后于日本和以色列,因此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还很脆弱。
  研究也表明,深圳在吸引私人投资上最近出现大幅下降。固然,这部分归因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因为中国国有银行的放贷对象倾向于大型国有企业。深圳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商业创新的代名词,但是有理由怀疑这样的情况还能维持多久。

  相关稿件
· 深圳:加工贸易年出口近千亿美元 2010-01-27
· 深圳旧村改造改出10个亿万富翁是进步 2010-01-26
· 深圳招商引资全面“升级换代” 2010-01-25
· 深圳保障房“先租后买”引争议 2010-01-21
· 深圳口岸药品出口猛增五成 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