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电
财政部和央行28日联合对外宣布,继2009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会就清迈倡议多边化主要要素达成共识后,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宣布正式签署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 据了解,清迈倡议多边化总规模为1200亿美元。根据两部门公布的《清迈倡议多边化份额及借款乘数》文件,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出资额为384亿美元,日本的出资额也是384亿美元,韩国出资额为192亿美元,此外,东盟十国的出资总额为240亿美元。 据介绍,清迈倡议多边化将强化本区域防范风险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其核心目标是解决区域内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并对现有国际融资安排加以补充。 各出资方将通过货币互换交易向面临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参与方提供资金支持。各参与方有权根据协议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在其出资份额与特定借款乘数相乘所得的额度内,用其本币与美元实施互换。 为深化东亚金融合作,增强区域危机自救能力,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3年10月在第七次10+3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的倡议,建议将清迈倡议下较为松散的双边货币互换机制整合为多边资金救助机制,得到与会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2008年5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10+3财长会上,各国财长决定区域外汇储备库起始规模为800亿美元,其中中日韩与东盟出资比例为80%和20%。 今年2月,在泰国普吉岛举行的特别财长会上,各国财长决定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将储备库规模扩大至1200亿美元,并争取在2009年5月10+3财长会前就储备库主要要素达成一致。随后5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10+3财长会上,各国财长就储备库出资份额分配、出资结构、贷款额度、决策机制等主要要素达成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