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业周刊》:中国的“中国制造”问题
    2009-12-17    作者:曾德金 编译    来源:经济参考报
    提前出版的12月21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题为《中国的“中国制造”问题》的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巨大的经济刺激方案带来的不利方面就是产能过剩,这在国内可能引发不良贷款,在国际上,受金融危机影响,则可能导致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
  对包头钢铁而言,今年真是艰难的一年。自从10年前上市以来,公司收入首次遭遇损失,下降了21%。尽管与钢铁出口下降有关,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国内。今年中国钢铁产量比国内实际消费量多出2亿吨。包钢股份证券代表于超说:“产能过剩正在影响钢铁行业中的每一家企业”,“我们除了接受现实别无选择”。
  这种情况与人们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超过8%的预期是一样的吗?尽管中国政府5860亿美元的一揽子刺激计划有助于中国走出金融危机,但这也带来不利。花费在工厂、高速公路以及其它大型工程的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上半年猛增了40%,并且支撑了几乎所有的经济增长。
  中国自身也忧虑产能过剩。如果产能过剩企业不能卖出产品,他们将铤而走险不履行偿贷责任。如果企业继续过度投资生产,将阻碍国内消费,阻碍建构消费驱动的、创新型的经济。国家发改委曾警告6个工业行业存在大量的产能过剩,例如,水泥年产量今年增加了6亿吨,已达到19亿吨。中国生产风电设备的公司在过去2年多来翻了四倍,已达到80多家。
  中国已经采取一些措施制止生产扩张。例如,国家发改委正在限制水泥、铝业、平板玻璃等工业的新建项目,这些项目不符合控制污染、能效和规模标准,并已经责令宝钢和武钢停止建设各自的年产一千万吨的钢铁项目。此外,还关停生产有机硅聚合物等小型工厂建设项目。“我们欣赏中国政府的做法。中国政府正在把注意力集中在能效方面”,道康宁公司全球电子工业执行总裁库克这样表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容易解决问题。受到冲击的产业中的大多数公司都是一些国有大公司,这些公司是其所在区域内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同样地,他们享受国家在能源和土地上的补贴政策待遇——更不用提这些公司与当地银行的紧密联系——因而扩大产能轻而易举。当其它国家有能力购买中国的过剩产能,“中国就能侥幸成功,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现在面临国际压力了”,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约尔格·伍特克这样指出。该商会11月26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产能过剩将面临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
  中国可能不情愿改变宏观经济,而这样的改变对于其所面临的挑战来说却是必需的。12月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暗示政府财政支出将继续推动经济增长至少一年。官方几乎没有表达升值人民币的意愿,所以中国过剩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将继续保持低价优势。
  相关稿件
· “中国制造”何必舍近求远 2009-12-03
· 全力提升中国制造的全球形象 2009-12-02
· 网友认可商务部为“中国制造”做广告 2009-12-02
· 时尚中国制造 2009-11-13
· 贸易保护倒逼中国制造业脱胎换骨 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