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相互需要,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英《经济学家》称
    2009-11-12    作者:孙青昊/译    来源:经济参考报

    9月18日,在美国纽约,电子屏幕上显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图片展”。新华社记者  谷欣容  摄

    英国《经济学家》10月24日-30日一期刊登中美关系特别报道系列文章,题为《谨慎的尊敬》,副标题为《中美相互需要,但它们距离互相信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摘要如下:

    罗斯福的预言

    “美国未来的历史更多是由我们对太平洋彼岸的中国的立场而非大西洋彼岸的欧洲的立场所决定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关注亚洲呈现的巨大贸易机遇时如是说。在他作此预测的一百多年后,美国领导人再次认为,跨太平洋关系将决定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未来。虽然比罗斯福预测的要晚,但中国已变成美国的未来无法逃避的一部分。
    回顾1905年,美国那时是正在崛起的大国。当时的海洋霸主英国,担心自己的霸权被美国夺走。现在的美国对潜在对手的崛起同样感到不安。英美之间共通的文化政治传统使得美国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超越英国,但德国和日本的崛起却引发了全球战争。而现在,美国总统奥巴马面对的是日益富强而又极端专制的中国。中国的崛起比美国100年前的崛起要麻烦得多。
    美国经济陷入混乱,中国仍然保持快速增长(虽然没有金融危机前发展得快),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许多政治家和知识分子认为中美力量的平衡会更快地偏向中国。很少有人认为中国会像1905年美国那样很快地迎来转折点。但近期关于两国集团(G2)的讨论暗示着两国间相对实力发生的显著转变:在外界看来,它们现在的地位近乎平等,在解决从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到防止核扩散等全球问题上,两国的合作至关重要。

    选择你的武器

    中国希望抓住全球经济衰退的机遇期加快自身发展。中国一些评论员举出苏联的例子:在大萧条时期,苏联抓住西方经济混乱的机遇,从陷入绝境的西方卖主手中购买工业技术。中国一直对美国控制可用于军事目的高科技出口感到恼怒。中国把美国的困境看作是一个信号,争取让美国取消这些关税壁垒,也让中国企业积极寻求向美国高科技企业购买新技术的有利时机。
    经济危机暂时减缓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速(虽然基数很小)。渣打银行的王志浩预测,中国今年对外直接投资(FDI)与2008年大致持平(接近560亿美元,是2007年的两倍多)。一些美国人担心中国的FDI,就像他们曾经错误地担心日本的购买狂潮一样,但是许多人欢迎中国FDI带来的稳定和就业。
    中国的金融实力可能在增强,但是在技术创新和打造全球品牌方面,中国依然远远落后于美国。美国也许在本土不得不习惯于日渐强大的中国势力,包括在它最看重的像汽车业这样的一些重要行业。中国人甚至可能比下一位美国人更先登上月球。但G2的说法极具误导性。无论用何种标准衡量,中国的实力与美国相比仍相去甚远。

    重大转折点

    今年是中美恢复外交关系30周年,事实证明中美建交是冷战的重大转折点。从1949年共产党取得全面胜利,到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历史性的访华,两国在这期间很少有接触,就像今天的美国和朝鲜一样。但是两国共同的“敌人”——苏联的最后消失给两国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两个国家要成为朋友?共同的经济利益逐渐成为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最近,双方一直在努力加强关系,它们强调,两国共同面临从全球流行传染病到恐怖主义在内的许多新敌人。
    但这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双边关系。一名美国高级官员说,美国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时,有些做法类似于对欧盟的做法,另外一些做法则类似于对苏联的做法“这取决于与你打交道的是哪个政府部门”。
    中国的城镇居民眼下可能感觉轻松了,但是以后还会有麻烦。中国人民银行前顾问余永定说,用在像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在中国并不罕见)这类领域的浪费性开支最终可能耗尽国家财力,让驱动经济增长的力量不复存在。近几周,甚至中国领导人也偶尔发出提醒的声音,告诫要关注中国经济复苏的稳定性。

  相关稿件
· 以“平常心”看待中美贸易战 2009-11-10
· 中美贸易史上案发最频繁的一周 2009-11-10
· 中美贸易战难大打出手 2009-11-10
· 媒体关注中美贸易摩擦 2009-11-09
· 奥巴马访华前夕 中美贸易战开打 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