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贸易争端背后的资源战
    2009-11-06    作者:本报记者 刘璐璐 肖莹莹 实习记者 王婧    来源:经济参考报

  美国已与欧盟和墨西哥一起,要求WTO设立专家组,审理和裁决所谓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的问题,这让正在较劲的中美贸易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有业内专家认为,不能用简单的贸易保护主义看待中国与欧美有关原材料出口的争端,而应该从各国贸易战略层面来考虑这个问题,“资源战”正成为全球贸易争端的新潮流。
  美国、欧盟和墨西哥的申诉认为,中国两年前在大宗商品热潮时期对关键工业原材料实施出口配额和关税限制造成了国际市场供应的紧张;其它国家购买了中国的涨价资源,而中国企业购买自己的资源价格却没变,从而导致了不公平竞争。
  事实上,在包括美欧在内的世界范围内,因保护国内环境和资源,对出口实行限制的例子早已有之,比比皆是。而资源在国内外,因为数量、运输等成本问题而造成的价格差异也是正常现象。譬如: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俄罗斯,其石油化工产品的国内外价格有很大差异;产油国的国内价和出口价也有很大不同。
  而在保护国内资源和高新技术方面,美国一直都是杰出的典范。现任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何伟文教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专访时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我时任美国旧金山经济商务参赞时,中石化从阿拉斯加进口两批原油,2000年,美国开始规定阿拉斯加原油不能再出口,只能供应美国本土,而当时对于国内的开采和消费也没有同步采取限制。”各国都知道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所以WTO允许各国对其进行相关的保护。日本的森林覆盖率约70%,比大多数国家都高,但日本很早就已经限制对木材的开采。
  资源进出口问题,历来是各国的战略要点。业内专家透露,美国有相当多的矿产资源储量都位居全球首位,但是为了保护本国资源,美国封存了大量的矿山,转而从国外进口矿产品。以稀土为例,由于原子结构特殊,稀土家族的17个元素与其它元素结合,可组成品类繁多,功能千变万化,用途各异的新型材料,且性能纷纷提高,被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美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二,但它很早就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而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制订了储备稀有金属的相关法律,规定国家和部分企业,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矾、锰、钴、镍、钼、钨、铬等稀有金属,要求储备足够三个月到半年的消耗量。为此,日本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了储备专项资金,并不惜为进口稀有金属动用了大量的国家预算。日本政府还鼓励本国企业到海外大规模投资矿产资源。
  贸易救济一向是各国保护自身贸易利益手段之一,美国现在要求中国放开对原材料出口的限制,而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汽车盛行美国的时候,则要求日本自己限制对美国出口汽车,就像后来要求中国限制纺织品出口一样。
  关贸总协定第20条明文规定,“出于对保护环境不可再生资源的需要,可以对出口实行限制,条件是对各种资源的国内开采和消费也实行相应限制。”何伟文教授认为,针对这次美欧墨的指控违反公平原则,我们应该尽快规范国内的开采和消费,否则会授人以柄。
  此外,何伟文教授提醒相关部门应注意研究各国在其它国家寻找新的原料供应国问题。在中国限制了稀土类出口后,欧、美和日本已经开始寻找新的供应国。日本已经和哈萨克斯坦达成协议,五年内将投资400亿日元,在其铀矿中提取稀土;并计划在蒙古、越南投资。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纷纷开始制订本国和巴西、南非间的开采方案。“这会引起各方面的竞争,即便是我们垄断的资源,价格也不一定我们说了算,这其中也有变数。”
  何伟文说,在控制资源出口方面,就是一场博弈。大宗商品的价格,不只是供应多或大买家就有话语权,其有一个生产、交换、物流、金融整个大环境,而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了长期的话语权。“我们应该逐步发展有国际代表性的初级产品的期货交易所,并配套强大的物流和金融体系才能夺回话语权。”

  相关稿件
· 寻求中美贸易争端的双赢之道 2009-10-29
· 应对贸易争端要求出口退税转型 2009-09-30
· 零部件贸易争端中国败诉后果如何 2008-12-18
· 美国救助汽车业会带来贸易争端? 2008-11-26
· [贸易争端与解决] 电池行业击退“337调查” 200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