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华人亟待改变形象
    2009-10-16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赵嘉麟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的突然关闭,到“莫斯科”商贸中心禁止批发贸易,中国商贩在俄罗斯屡屡碰壁。究其原因,除与“灰色清关”有关的各种客观因素外,还包括华人本身言行、形象等方面的主观原因。
    去年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有很多优良品质。除了“勤劳”和“尊老爱幼”外,还有“善良”、“守纪”、“求知欲强”和“工作效率高”等。受访者认为,中国人的主要缺点包括“外表邋遢”和“不讲卫生”等。
    据《俄罗斯报》报道,商贸、建筑、家政服务是中国在俄劳工的传统就业领域。中国人以勤劳肯干和报酬低廉深得雇主的青睐。相比独联体国家移民,他们更愿意雇用中国劳工。而《共青团真理报》在提到远东地区的华商时称,他们生活相当单调,睡在自己的“老鼠洞”里,每天就吃米饭,主要在家庭圈子默默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分白天黑夜工作着,干着最脏的活儿。
    翻开俄罗斯报纸,凡是涉及在俄华人的照片,形象上十有八九是外表肮脏、举止不雅。中国人的不讲究,不仅招致俄罗斯人反感,也令自己蒙受了损失。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被突然关闭的理由之一,就是环境脏乱差———俄媒体称,市场里的垃圾要用推土机来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俄罗斯人口呈负增长,尤其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发展滞后,因此对于外来族群格外警惕。自从20世纪90年代华商和中国产品涌入俄远东和西伯利亚,部分俄政界人士、专家学者就感到不安、甚至是恐惧,“黄色扩张论”(“中国威胁论”在俄版本)一度甚嚣尘上。
    2000年7月,时任俄总统的普京在“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发展前景”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曾提到,如果俄方近期不做出现实的努力,“那么,要不了几十年,甚至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俄罗斯居民就将基本上说日语、汉语和朝鲜语了”。
    路透社今年8月报道,据俄罗斯官员估计,去年有35万中国移民生活在俄远东地区,其中很多是非法移民。当被问及大量中国移民是否会危及莫斯科对那里的控制时,一名俄罗斯高级移民官员说“这种威胁还是存在的,这样说不是夸张。”
    《共青团真理报》今年6月援引俄罗斯全球化问题研究所所长杰利亚金的话说“过去我们是中国的老大哥……如今,俄罗斯却沦为了小伙伴。未来10年,中国将致力于本国事务而无暇他顾。我们还有10年时间。但如果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无所作为,10年后俄罗斯就有被中国化的危险———我们将不仅说中文,还会以中国方式思维”。
    事实上,有关改善华人在俄形象的问题,也早就引起了中国有关方面的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浏览中国驻俄使馆官方网站后发现,在“领事业务”一栏下专门刊登有《中国公民海外安全常识》《海外中国公民文明社交指南《海外中国公民文明举止指南《海外中资企业机构文明指南》等提示。其中详细列举了从讲究仪容仪表、尊重风俗习惯,到履行社会责任、共建和谐世界等多个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俄罗斯代表处首席代表王春荣对于华商重塑形象的问题,给出了通俗生动的建议———“头发梳得光光的,西服穿得好好的,皮鞋擦得亮亮的,再请上个好翻译”。
    此外,由于俄罗斯人看重商人的社会责任,因此华商在开拓俄市场时重视公益事业的举动,对于改变华人形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曾被部分圣彼得堡市民质疑为“中国城”的“波罗的海明珠”项目,就成功实现了形象转变。《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中获悉,为了得到当地民众理解,波罗的海明珠股份公司出资200万美元建立阳光基金,对项目所在地的二战老战士进行帮扶,建立了两所孤儿院。另外,项目建设中专门辟出土地,建立医院幼儿园。

  相关稿件
· 海内外华人书画交流展在吴东魁艺术馆举行 2009-07-03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文) 2009-06-05
· 第十二届古巴海外华人节落下帷幕 2009-06-05
· 华人机构在京发布品牌报告 2009-05-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200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