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发表文章说,世界经济也许已渡过最糟糕的时候,但我们远未回到危机前的状况。正如分析人士所说的,要弥补衰退带来的经济活动损失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经济危机从来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们是全球经济变迁、政策错误和投资者判断失误等问题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累积导致的结果。但是,似乎总有那么一个时刻———1929年华尔街的大崩溃和1997年泰铢的大幅贬值———标志着长期积聚的小问题最终导致市场信心的急剧滑坡。对于这次70年来最糟糕的经济衰退,这一时刻发生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让全世界的银行家不禁提出对于全球金融稳定最致命的问题:如果像雷曼兄弟这样的投行都可能倒闭,还有哪家银行是安全可靠的?
由于处于极度恐慌中的银行家拒绝提供贷款,全球经济活动遭受重创。就在各种预测认为全球经济复苏的走势类似U、V和W型时,一些人开始担心全球经济的走势可能类似L型———就像日本经济曾经历近20年的无增长期一样。
好在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虽然当前的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收缩1.4%,这是二战结束以来的最糟糕表现。但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一周年之际,看起来发生L型衰退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都在点评衰退之中冒出的“绿芽”。二季度日本、德国和法国开始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学家也开始调高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在经过短暂的停顿之后,中国已经回到它的增长路径之上,这也拉动亚洲其他地区。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声称“我们已经全球性地走出了衰退”。
然而,即使经济复苏走上正轨,本次经济衰退也不同于以往———它将给全球经济前景带来重大影响,未来的世界将不能回到危机前的状态。也许最重要的是,本次衰退已经改变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几十年来,美国消费者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种依赖性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金融危机最终使习惯于负债生活的美国人有所收敛,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寻找相应的替代者。中国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为了使本国国民从储蓄者变为消费者,中国政府拨付大量补贴以刺激汽车和电器消费,并且还在努力构建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一努力的效果已经显露。在个人消费的带动下,亚洲正率先走出衰退。在内需的拉动下,这一地区人口最多的三个国家———中国、印度和印尼并没有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过多影响。亚洲新富的购买力已经带动了这一地区的整体复苏。如今各国政府也开始支持这种趋势,例如,8月份印度和韩国、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如果认为亚洲即将与美国脱钩,由此成为依赖自身驱动发展的自由贸易区,那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想法。不过,当前的改变是否能让亚洲地区的经济复苏走上真正可持续的道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罗奇担心,本次危机的根源———美国的巨额信贷和赤字与其他地区的储蓄过剩之间的不平衡———仍是世界经济的危险因素。他认为,旨在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例如美国的“旧车换现金政策”)也许只会让这些不平衡更加复杂化,美国人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和世界经济对它的依赖都将得到强化“除非世界经济不再依赖单一消费者,否则经济复苏将是没有活力的”。
这种关于复苏本质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另一个重大挑战:决策者如何能够在培育复苏萌芽的同时降低由此带来的风险呢?世界经济避免更严重的衰退(甚或是萧条)的唯一办法是,政府和央行采取前所未有的干预行动———降息、银行救助、财政刺激和在一些情况下采取的产业紧急援助行动。但是,如果这些政府行动持续过久,也可能带来资产价格泡沫和其他不稳定因素。而过早地对政府刺激政策踩刹车又会导致W型衰退。
即使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走向终结,大政府时代也不会随之结束。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还从没发挥过如此重大的作用。此次经济衰退还重启了对政府和市场在现代经济中应当扮演角色的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