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3-27 本报记者:王云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日前刊登了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一篇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后,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和评论。其中有些媒体认为,周小川的建议是有用且有建设性的。也有媒体认为,实施这个方案的技术和政治难度非常大,短期内不太可能改变美元的角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25日在巴黎表示,中国方面提出探讨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合理的”,关于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讨论其实并不是“新事物”,当前的危机“再次激起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 美国《华尔街日报》24日刊登的题为《周小川提议创造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文章指出,这种提出大规模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做法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对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角色的不满。它也再次显示,中国在塑造金融危机全球应对机制方面正采取越来越强势的做法。周小川的话看起来是对美国的一记警告——美国不能指望中国无限期地为其支出提供资金。 英国《金融时报》24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计划终结美元时代》的社评,文章指出,周小川的建议是有用且有建设性的。现在北京想要在重塑世界金融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种外向型思维应该受到欢迎。 美国之音中文网也发表评论称,“这是北京在下周举行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之前不同寻常地发出要求彻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 但也有人士认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并非能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斯特劳斯—卡恩表示,他并不认为美元已经丧失主导地位,中国方面也持同样看法。 俄罗斯《新闻时报》25日刊登的一篇题为《针对美元的阴谋》的文章指出,以新的全球性货币替代美元的想法要付诸实施,其可能性并不大。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指出,经济学家认为这一计划主要面临两大障碍。一是政治上的,因为拥有主导货币的国家,也就是美国或许不愿放弃这一地位所带来的优势。经济方面的阻碍也很大。上一次储备货币的转变,从英镑转变为美元耗时数十年。 英国《泰晤士报》3月23日报道说,与实现经济和金融稳定这一更加紧迫的任务相比,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可能会处于次要地位。 针对当前日渐高涨的要求以一种全球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美国总统奥巴马24日在白宫记者会上为美元辩护,称美元“异常坚挺”,“因此,我认为没有必要设立新的全球货币”。西方一些国家领导人也力挺美元。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欧盟委员华金·阿尔穆尼亚24日说,他没有看到“美元今天作为一种主要储备货币所发挥的作用在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所有人都认为目前的全球储备货币美元仍在这里,而且将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23日则在华盛顿表示,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仍无可争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