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几乎没有人怀疑世界经济正处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危急的时刻。由于金融市场功能紊乱、财富缩水、失业率增长以及恐惧蔓延等严重打击了企业和消费者,全球范围内的需求正在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最新预测显示:2009年将迎来战后最严重的全球衰退。 为阻止经济下滑,各国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应对。IMF预计,今年各国施行的减税和支出规模将占全球GDP总和的1.5%,今年发达国家的财政总赤字将从2007年不足GDP的2%上升至7%。到今年年底,发达国家发行的政府公债总额将比两年前高15至20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则赤字规模较小,一方面是因为她们的银行业现状不像发达国家那么糟糕,另一方面是因为她们的刺激计划规模一般较小。但这些国家也将迅速从2007年的预算盈余转变为赤字占GDP的3%。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赤字不可避免,并且也是适当的。要预防严重的衰退转变为萧条,政府必须介入,以防止金融崩溃以及私人需求的下降。金融市场似乎也认同这个观点。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向金融业的注资规模还不到公共资金的一半。如果正如传闻中所说的那样,奥巴马团队成立一个“坏账银行”吸纳不良贷款,并向银行注入更多资本,那么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日前高盛估计,美国的银行问题资产总价值达5.7万亿美元。 不幸的是,救助银行家的政治成本和所涉及的巨额资金意味着发达国家的许多政治家不愿花太多钱。历史表明那是错误的。不能迅速修复摇摇欲坠的金融体系就意味着更长期的衰退,并且还会造成财政刺激的效力低下。20世纪90年代,日本采取了许多财政刺激措施,但直到其债务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后才走出衰退。相比之下,韩国在1997年迅速将GDP的13%用于救助银行。 即使财政刺激不能取代金融清理,在需求下降的时候,它也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刺激计划的构成。估计全球所有大的经济体都将采取减税,尤其是针对个人的减税。只有包括加拿大和俄罗斯在内的少数国家计划削减公司税。不过全球财政刺激的焦点集中在支出,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从经济学理论上讲,这是有意义的。当企业及消费者处于不确定的状况时,政府支出是更可靠的刺激需求的方式。但也许采取既包括减税又包括政府支出的广泛战略才是明智之举。 如果政治家们在银行救助方面犹豫不决,如果能够安全刺激经济的国家没有尽心尽力,如果焦虑的投资者远离新兴市场,那么全球经济持久复苏的可能性将非常渺茫。
(王云编译自2月6日英国《经济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