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1-25 本报记者:刘洪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回看从9月份开始全面恶化的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的破产可能是一个关键因素。美国财长保尔森因担心外界压力,或者是低估了形势发展,宁可雷曼破产而不愿出手相救,导致市场信心崩溃,企业人人自危,金融危机也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随着金融危机全面侵蚀实体经济,本已在苦苦挣扎的美国汽车业更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底特律三巨头”——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是否会是下一个雷曼兄弟?这已是摆在美国政府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巨头”的最后希望,就是美国政府伸出援手。他们的最大底牌,也就是如果“三巨头”有一家破产,其影响都可能是灾难性的。美国汽车及相关产业共有雇佣工人约400万人,在当前就业压倒一切的情况下,大量失业对美国政府来说,将是难以承受之重。更重要的,曾是美国制造工业象征的汽车产业若破产,将造成市场信心的进一步崩溃,使美国经济和社会陷入全面的危机。 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 按照“三巨头”的要求,要将它们带出苦海,美国政府除了提供250亿美元的节能技术改造基金外,还必须从7000亿美元救市基金中再拨付250亿美元的援助。对此要求,民主党持开放态度,但布什政府则予以强烈反对。白宫发言人佩里诺表示,再拨250亿美元既没必要,也不合理。美国财长保尔森则表示,7000亿美元计划旨在救助金融企业,不能随便改变用途。 对共和党来说,“三巨头”完全是咎由自取,因为美国汽车业的问题早已持续多年,金融危机不过是让其面临垮台的最后外力。现在的“三巨头”实际已成无底洞,即使拨出500亿美元,以现在的状况,也只能让底特律多维持几个月。共和党参议员鲍勃·科克就毫不留情地说,“通用汽车正在螺旋式下滑”,“克莱斯勒几乎心脏都停止跳动”,在整个美国汽车业事实上已破产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一两家汽车商退出历史舞台。 共和党的无情,也让“三巨头”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上周面对议员的冷嘲热讽,昔日高高在上的“三巨头”老板极尽谦恭之能事。许多美国媒体都用了“Beg(哀求)”一词。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托夫·托德则挖苦他们是“Hat
in
hand(毕恭毕敬)”。《华尔街日报》解读说,如此低姿态,显现的是“三巨头”所面临困难的严重程度和其政治实力的下降。 在美国经济风雨飘摇之际,美国政府能承受得起“三巨头”破产带来的冲击吗?或许,雷曼兄弟的悲剧已成为“三巨头”存活的最好保护伞——即将卸任的布什政府可以弃之不顾,但至少为了减少阵痛,接掌白宫的奥巴马也不敢坐视不管。 但即使“三巨头”能熬过2008年,它们还能重现昔日辉煌吗?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美国汽车业要能再次腾飞,就必须实行全面的改革,开发新节能产品,降低高昂成本开支,建立更可持续的公司运转体制,进行真正的“凤凰涅槃”。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还无法看到这种希望。或许,这也是许多美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以及布什政府宁可袖手旁观的原因。(本报记者刘洪11月24日发自华盛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