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7-14 本报驻纽约记者:陈刚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7月6日,一名搬运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个面粉市场里休息。在全球粮食价格飙升的背景下,阿富汗人的主食面粉的价格也较去年大涨,使很多普通阿富汗人的生活更加艰辛。新华社记者
张云龙
摄 | 联合国世界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世界粮食危机的核心是高粮价使贫困国家和贫困人群买不起所需粮食,而负责援助他们的世界粮食组织又在财政上捉襟见肘,当务之急是发达国家需要增加人道援助以缓解危机。 洪平凡说,与2006年相比,2007年的世界粮食供应(以谷类产量计算)增加了5%,但供应量的增加并不能满足全世界的需求,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目前,一些国际组织和粮食专家将近来粮价高涨归因于一系列同时发生的事件,它们在过去几年间从供求两个方面影响到粮食市场。 从需求方面来讲,出于环境和能源安全考虑,发达国家增加了对生物燃料的需求是导致粮食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估计,2006年至2007年期间,美国粮食作物增长的一半用于生产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而在2004年至2007年期间,世界玉米生产的增加部分几乎全部用于美国制造生物燃料。 其次,发展中国家收入逐渐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了对肉制品需求的激增,进而需要更多的谷类作饲料。 从供应角度分析,一系列政治冲突以及恶劣气候,包括干旱和洪灾,造成了一些地区严重歉收,如撒哈拉以南非洲若干国家、阿富汗、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等。一些国家(例如沙特阿拉伯)水源短缺,大大减少了这些地区谷类的生产。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上涨也抬高了运输成本和化肥价格。 有分析家认为,发达国家对本国农业的大量补贴,使得世界粮食价格长期偏低,压抑了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发展。 洪平凡说,这些因素显然都可能影响世界粮食价格,但目前的一些分析报告大多是定性的和推理性的,还没有看到非常严谨的研究成果。 他指出,目前的粮食危机反映了长期以来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农业投资不足,农业生产率低下。例如,印度水稻单产只有中国的1/3、越南的一半。 洪平凡表示,从长期来说,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援助,通过加大对供水、基础设施、改良种子和化肥、教育以及农业研究和开发的投资来提高生产力,这也是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根深蒂固的贫困问题所必需的。 洪平凡认为,在这方面中国为其它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一贯重视“三农”问题。中国以占世界7%的可耕地,为占世界20%的人口提供着粮食。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按照中国在世界上的比较优势,人多地少,从经济效益上讲,中国应该多从其它国家进口粮食。可是,从这一次粮食危机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还是很重要的。如何权衡长期的经济效益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是一项挑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