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三大因素年内可望戳破大宗商品泡沫
    2008-07-04    本报记者:肖莹莹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彭博社近日发表分析文章认为,当前大宗商品的价格水平可能会抑制消费并刺激供应增加,美欧国家政府可能出台抑制商品市场过度投机的法规,以及美元有望反弹。这三大因素可能今年下半年令商品市场的“泡沫”破灭。
  彭博社的数据显示,反映国际市场19种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走势的路透/杰弗里斯CRB指数上半年上升29%,为1973年以来最高;国际油价过去一年当中实现翻番,如今已突破每桶140美元大关。
  纽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迈克尔·阿伦斯坦在上世纪90年代经营大宗商品投资的年回报率高达15%,但他指出,虽然自己已连续7年看好商品期货投资,但现在首次认为,市场将出现戏剧性的长期反转,而不是回调。
  商品价格的高涨已经开始影响需求。能源消费大国美国对汽油的需求量已经开始下滑。美国汽车协会(AAA)6月26日指出,汽油价格突破每加仑4美元后,美国7月4日国庆日假期旅游人数将出现10年来首度下滑。
  金属市场方面也是如此,黄金消费大国印度的黄金购买量比一年前下跌50%。瑞士银行分析师约翰·里德称,自去年9月以来珠宝商对黄金的需求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他还指出,继今年3月17日纽约市场黄金期货价创下每盎司1033.9美元的历史新高后,金价就开始回落,上半年其平均价格为850美元,预计明年这一价格可能跌至750美元。世界黄金协会今年5月声明,一季度黄金需求量已下跌至5年来最低。铜价的冲高也使其需求受挫。受智利、秘鲁与墨西哥的供应短期中断影响,纽约市场期铜价今年以来上涨28%,5月5日曾创下每镑4.2605美元的历史新高。不过,随着价格的上涨,需求也在放慢。据悉,一些新兴经济体5月份的铜进口量已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在高利润的诱惑下,供应商也开始千方百计地提高产量。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加丹加矿业公司已重新启动了最大的地下铜矿的开采。位于里斯本的国际铜研究组织预测,今明两年将出现铜的供给过剩。国际谷物理事会6月26日声明,未来一年全球小麦产量将增加8.2%,达到6.58亿吨。 
  未来美欧对商品市场投机行为的监管也可能降低商品期货投资的吸引力。掌控35亿美元对冲基金的保罗·杜拉基认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和投资者为追求股市、债市之外的高回报而大量入市有关。近来,国际上要求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打击国际投机势力的呼声越来越高,6月美国和欧洲监管者均表示,要加大对投机势力的监管力度,防止其在商品市场上兴风作浪导致能源及粮食价格的进一步攀升。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动用其紧急权力抑制对能源商品的过度投机,采取的措施包括头寸限制、提高最低保证金等。
  另外,随着美元的反弹,投资者也可能撤离商品市场、购买美元资产。彭博社预测,美元将结束两年来低迷不振的局面,在今年下半年走强。
  不过,有些商品的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上涨,例如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的玉米和大豆等农产品。曾于2006年4月准确预测了石油价格将达到每桶100美元、黄金价格将达到每盎司1000美元的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也依然看好农产品的投资前景。他认为,未来10年,农产品价格会涨得更高。
  相关稿件
· [国际大宗商品一周]国际油价上周再攀新高 2008-06-30
· 深圳海关成功破获我国最大宗K粉走私案[图] 2008-06-25
· [国际大宗商品一周]国际油价处于波动之中 2008-06-23
· [国际大宗商品一周]玉米期价连续7日创新高 2008-06-16
· 美元跳升 大宗商品跳水 200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