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9-21 本报驻柏林记者:郇公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到目前为止,中国汽车进入德国市场一直颇为艰难。无论是陆风、华晨的碰撞试验,还是奔驰和宝马联合指控双环的“抄袭门”事件,都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日前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中国车又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面对媒体和民众的质疑,德国代理商显得应对自如。双环等公司的德方代理商向记者表示:“为什么在中国、意大利销售多年的产品在德国就会出现问题?我们不会屈服于宝马、奔驰等巨头的压力。”大众汽车前董事、上海大众创始人之一马丁·波斯特在接受采访时也说:“正如当年德国车进入中国市场曾经面对许多困难一样,中国车进入德国市场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这些困难需要逐一解决,需要正确的决策,需要各方支持,也更需要时间。” 不久前,华晨尊驰汽车拿到了由西班牙IDIADA认证机构完成的碰撞报告,显示尊驰达到欧洲NCAP三星标准。华晨尊驰在欧洲的代理商说:“中国伙伴进步的速度让人吃惊。” 欧洲汽车市场的各类壁垒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日韩汽车公司在此经营多年,但最终真正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的也只有丰田一家。而做到这一点,丰田公司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 据了解,丰田最早踏入欧洲市场是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起丰田提出“现地现物”的本地设计、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理念,开始专门为欧洲市场设计车型,并陆续在欧洲当地设厂生产。自1971年在葡萄牙设立第一家工厂以来,目前丰田在全欧洲已建有独立的设计中心、9个制造基地和覆盖欧洲27个国家的销售网络,员工达8万人。丰田共开发了5个专门针对欧洲市场的系列车型,仅2006年在欧洲市场销量就超过80万辆。 多年研究欧洲汽车市场的欧中经济资讯协会主席王学军认为,众多日韩汽车品牌,甚至是美国汽车巨头,在欧洲的发展实际上都不尽如人意。丰田最终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它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特别是欧洲本地化战略,也许是成功的根本所在。他说,丰田有句名言,“欧洲人只购买为欧洲设计、为欧洲生产的产品”,也许中国企业有一天也会理解其中含义。 王学军表示,中国汽车走向海外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更需要制定战略性发展规划。面对一些批评和指责,要相信发展才是硬道理,要用产品质量说话,让我们为中国汽车加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