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6-11-24 本报驻柏林记者:郇公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11月,德国两大巨头企业——大众汽车公司和德国电信公司掌门人在一周之内先后辞职。这两位掌门人都是在股东和工会的双重压力下被迫辞职的。这两件事情看似凑巧,却都凸显了德国国有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共同遭遇的制度性困局。
本月7日,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德国大众公司首席执行官毕睿德宣布将于年底正式辞职。5天之后,欧洲最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的德国电信公司董事长考-乌韦·里克宣布辞职。
德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监事会中股东和工人代表各占50%的席位。股价下跌和大幅裁员势必引起股东和工人两方面的不满,因此公司领导去职也就在情理之中。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像大众和德国电信这样由国有体制转变过来的企业,其存在的问题并不能靠单纯更换高层领导而得到解决。
在德国大型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大量拥有“公务员”身份的职工,这些人几乎不可能被解雇。此外,强大的工会力量和工人在监事会中占一半席位,就意味着裁员非常困难。
以目前仍有32%的股份为政府所有的德国电信为例,在该公司17万名雇员中,有7.7万人具有公务员身份。而据估算,德国电信至少存在3万名冗员,但在工会的压力下,公司已同意在2008年之前不强制裁员。此外,大众公司也向工会保证2011年以前不会强制裁员。
另外,德国其他一些由国有体制沿袭下来的行业巨头,也存在同样问题。德国铁路公司目前所有股份均为国有,有4.5万名不可解雇的国有职工。政府允许公司迟至2009年开始股权改革。同样,德国邮政公司也有6万名“公务员”职工。
大众公司已故董事长卡尔·哈恩就曾表示,造成大众危机的是工会而非竞争对手。有人甚至声称,工会权力的过度膨胀,是德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丧失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国内对公司法、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今年10月份,德国通过一项新法律,规定只要企业和职工双方同意,职工就可在55岁提前退休。这些改革措施让陷于困境的德国企业巨头看到了希望,但仍然远远不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