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在京举行的中国养老金制度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养老金面临日益垒高的巨额缺口、保障覆盖度不高以及养老金保值增值面临巨大压力等问题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养老金总规模为2.25万亿元,仅占当年GDP的6.6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50%之比例。同时,去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金总支出同比增长20.4%,显著高于去年养老保险金同比18%的收入增速。快速增长的养老金支出使去年个人账户空账运转总额达到1.7万亿元,比2004年7400亿元的空转规模增长了一倍有余。另外,2000~2008年养老金账户年均收益率不到2%低于同期2.2%的CPI年均增长率,使养老保险金未能跑赢CPI。 针对当前中国社保体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人口赡养率提高和严峻的通胀压力等诸多挑战,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社保体系首要的关键症结是由现收现付制向个人账户储存基金积累制转型所带来的巨额资金缺口问题。因此,补足当前社保体系的巨额资金缺口是破局人口老龄化下老有所养压力和完善中国社保体系的必要条件。目前有关部门采取的手段大致三种情况:其一,吸纳农民工等加入社保体系,以过大社保基金现存规模来缓解养老金支出压力;其二,调低个人账户缴存比例,以增加统筹账户所能动用的资金规模。如当前部分专家建议把个人账户资金8%的缴存比例调低至3%,其余的5%归入统筹账户中调配,以应对养老金支出压力。其三,允许养老金投资具有高风险的股市等资产市场以提高收益率,从而通过社保基金的增值以缓解养老金支出缺口。 但显然,这些举措只是把当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留给了以后处理。人们有理由发问,如果加入社保体系或调低个人账户缴存比例是解决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问题,那么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今后缴纳社保金的适龄劳动者低于领取退休金的人口,当前缴纳社保的人退休后是否能保障足额领取养老金? 鉴于此,唯有通过国有股转让、国有企业收益分红等手段补足养老金缺口,才是社保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健康运转的前提条件。事实上,当前社保体系所存在的巨额资金缺口正是由于社保体系改革前,国有企业未能足额为其员工缴纳社保金所致。更确切地讲,由于社保基金实质上属于职工,只是通过保险基金的方式为政府部门代为管理,国有企业在社保改革前未能为员工缴纳足额社保,现在有必要足额偿还给员工,而避免当前社保体系拆东墙补西墙。 同时,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社保体系,除政府通过国有股转让和国有企业收益分红补足社保缺口外,我们认为,应该实行更为清晰的政府共济与市场自治相结合的双层社保体系。一方面,社保制度带有明显的市场经济“减震器”和“安全网”的特征,这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保体系的公共属性。如社会救济、基础性社会福利共济等,由于其暂时无法实行更具市场化的商业社保费的运作机制。 因此,可以适当地通过社保税的强制征收形式,满足居民最基本的社保福利服务。即鉴于国企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社保税可以考虑直接把征税对象匡定为国企层面,而非直接向劳动者征收。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快社保体系的商业化、市场化的自治保障体系转型,实行完全的个人、企业缴费确认制,走出当前现收现付与个人缴费制的混合模型。显然,相对于当前政府统一的社保统筹体制,通过商业保险提供的市场化保险完全可以有效甚至高效运转,同时,可避免政府统一体制下的社保收缴出现的欠费和挪用之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