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化让绩效成了官效
    2010-02-23    作者:肖华    来源:中国网

    广东省自实行教师绩效工资以来,一些地区和学校分配方案出现“偏行政、轻教学”的现象。工作20多年的一线教师待遇,可能还不如20多岁的学校团委书记,教师感叹,教得再好不如当个领导。(2月21日 《人民日报》)

    209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教师绩效工资要“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这样的精神其实在很多地方都作了强调,有的还在地方下发的文件中再次进行了明确,但是在现实中,一些学校并不是如此,“学校行政人员最高工资可达一线教师的3.5倍。”难怪有人称“绩效工资变成了官效工资”。
    在国家和各地一再强调绩效工资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等倾斜的情况下,一些学校在执行时中还是出现偏行政、轻教学的现象,这本身就说明落实好国家的教师绩效工资精神,仅仅靠出台下发文件是难以做到的。
    当前在一些地方是什么阻碍绩效工资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等倾斜,恐怕最大的原因就是教育行政化。行政化要求我们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这是行政的一个重要原则。教育行政化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学校有最大发言权的不是教师,而是教育干部。正因为是教育干部,他们在学校里有比一般教师有更大的发言权。
    权力一旦得不到约束,一切权力都有滥用的可能。学校的教育干部比一般教师有更大的发言权,谁能保证他们不滥用权力呢?而且绩效工资而每一个和此有关的人存在着密切的切身利益关系,利用一下自己有更大的发言权,就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有多少人等挡住此诱惑呢? 
    因此不去除教育行政化,恐怕就很难做到绩效工资完全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一旦工资变成了官效工资,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等在绩效工资中分的利益太少,这不但损害了教师的利益,还会容易形成一个错误的导向,那就是教得好,不如做干部。在此错误的教育导向下,谁还会静下心来搞教育。这最终伤害的是孩子,伤害的是国家的教育。
    要让教师自爱教育中有更大的发言权,要减少行政因素过多的干扰教育,要让有志搞教育的人静下心来搞教育,就必须让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等在教育上有更大的发言权。做到这,就必须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过多的教育行政化。如果不去除教育行政化,还是以行政的方式搞教育,那么必然是一线教师在教育的发言权很弱,必然会出现绩效工资变成了官效工资的现象。
    1月11日至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在这五次座谈会上讲了话。他说,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
    现在从实施绩效工资的情况来看,再一次证明了总理讲话的正确和落实好总理的讲话精神的重要。绩效工资必须要有一个导向作用,必须通过这样的导向让更多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上,更多的教育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办学上,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相关稿件
· “义务教育行政化”导致教育不平等 2010-01-11
· 叫停“强行撤并”体现教育行政的民本意识 2007-02-27
· 教师绩效工资为何难落地? 2010-02-04
· 绩效工资改革的关键是考核办法 2009-09-10
·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更要阳光 200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