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抑制通货膨胀必须动用利率手段
    2010-01-26    作者:社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进入2010年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就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央票发行利率。这些措施本身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央行动手的时点比绝大多数人的想象来得早。市场普遍认为原本持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开始收紧,加息预期形成。目前,各方分歧已不在于未来一年内央行会不会加息,而在于加息会有几次,首次加息在今年一季度,还是二季度、三季度?
  目前,支持加息的主要逻辑是应对物价上涨。2009年1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1.9%,而9月、10月、11月的CPI涨幅分别为-0.8%、-0.5%、0.6%,逐月提升的趋势很明显。2010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也不小,主要原因有五个:首先,2009年的CPI基数低,其中,2-8月份的同比降幅都超过1%。即去年物价下跌较多,今年会有恢复性上涨;其次,我国政府明确表示将继续提高小麦和优质稻的最低收购价,整体增幅估计会超过3%,由于粮食与其它农产品之间存在种植替代关系,且是畜牧业、渔业的饲料,故可能导致食品整体涨价。
  由于遭遇高通胀与全球经济危机,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产品价格有两三年不敢上调,去年下半年则纷纷上调,成为第三个支持物价上涨的因素。第四,由于美元贬值、经济复苏预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在人民币没有升值的背景下,国内矿产、能源类价格也会维持在高位。最后,政府近期表示要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2009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达到9.8%,这会推高各行业的人力成本,导致产品及服务提价。大家普遍认为2010年全年CPI涨幅会超过2%,而目前银行一年期整存整取储蓄存款的利率仅为2.25%。为了保持存款实际利率为正值,减少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慌,加息很难避免。
  对加息次数及时间的分歧,主要是因为人们对通货膨胀风险程度(CPI月度涨幅的具体数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经济复苏力度、央行政策的优先目标及操作风格有不同的认识。从历史上看,中国央行不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单一货币政策目标,同时还非常关注经济增长、本币币值稳定等。目前国内经济复苏的势头不错,能够承受小幅加息。国内贷款消费比重小,购房者也更关注房价而非利率;对企业来说,民间利率远高于银行利率,后者目前也处于历史低值。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却比较大。目前国际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力度不大,美国2009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仅增长0.1%,基准利率则是0-0.25%的区间,有消息称美联储本月底的议息会议可能不会加息。
  此时,如果我国央行加息,会刺激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也会影响出口。此外,尽管目前物价上涨的势头比较快,民众的通货膨胀预期较为强烈,但CPI涨幅的绝对值还不高。我们认为,今年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主要原因是粮食连续多年丰收、政府调控空间较大、全球经济还在相对低谷、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按以往央行的操作风格,加息可能不会打提前量,不会马上出台,而会先观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窗口指导等措施后的效果;全年加息的次数可能也不会太多,以每次加息27个基点来算,估计不会超过三次,即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不会超过3.06%。
  为了抑制过度投资、转变增长方式,尽快小幅加息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的贷款利率不能反映中国真正的资金供需情况,被大幅低估。民间借贷利率的高企、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是证据。资金成本被刻意压低之后,政府、企业精打细算、提升效率的动机就会减少,而是热衷于扩大产能规模,不利于促进经济的转型。
  相关稿件
· 其他知名学者对通货膨胀问题的观点 2010-01-20
· 逃不开的通货膨胀 2009-11-10
· 长期投资沪深300有效抵御通货膨胀 2009-10-23
· 必须对通货膨胀保持警惕 2009-10-21
· 今明两年不会发生明显通货膨胀 20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