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国工人创造的“劳动红利”
    2009-12-18    作者:社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美国著名新闻杂志《时代》周刊近日公布由该刊评选的 2009年年度人物。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占据年度人物榜首位置,中国工人作为一个人物群体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同时上榜。 
  《时代》的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应当说,这是一个中肯的评价,反映出国际舆论对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一种理解,以及对于中国工人所作贡献的认可。 
  过去一年多来,中国经济在面临着诸多困难与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于逆境中崛起,率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释放出经济回暖的信号,并逐渐确定了复苏的主基调。用心观察与思考,可知重要因素之一,是中央果断决策,适时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适时推出各类产业振兴规划,借助刺激政策防止经济下行,并提振了经济信心。 
  同时,如《时代》杂志所评价的,亿万中国普通工人的辛勤努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走过风雨、迎来阳光的重要基石。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促使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必将是人的智慧与劳动。 
  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处于经济发展最基层、最前沿的中国工人,不仅作出了贡献,也承担了在经济下行时期的代价。在 2009年年初之时,关于经济前景的迷茫与困惑萦绕在很多人的心头,经济信心在遭受打击之后,也直接反映到就业数据上。在就业形势最低迷的时候,中国工人经受了经济“过冬”带来的打击,一度有来自农村的2000万产业工人被迫失业返乡,场景悲壮。 
  其实,中国工人的巨大贡献又何止于迎战一场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远的不说,仅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的31年里,在制度红利(依靠市场化的制度取向,通过改进资源配置方式而产生的红利)与土地红利(依靠土地资本化和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红利)、资本红利(通过吸引各种类型的增量资本而产生的红利)之外,“劳动红利”也许是促进中国经济腾飞的更重要因素。数以亿计的中国工人,起早贪黑,奋斗不息,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工薪,创出了中国制造的奇迹,积累起从国家到企业的巨大财富。
  过去人们盘点 30余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往往会归因于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开明政策,归因于全球化带来的外部需求对中国加工工业的带动,归因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归因于制度变革释放出的强大效应,也归因于资本的力量与企业家精神的发扬。确实,对于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来说,这些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有一个群体的功绩在许多知识精英的眼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至少,这个叫做中国工人的群体所产生的伟大力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强调。中国工人创造出了“劳动红利”,但他们自己的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资本收益的膨胀。在那些争名逐富的氛围中,劳动者默默地存在,甚至已经习惯被忽略。可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他们曾经承担了下岗分流的成本,他们的各种保障并不完善,但无论昨天还是今天,他们其实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强基石。无数平凡的劳动者,无数中国工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托起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朗朗蓝天。
  人口经济学家喜欢运用“人口红利”一词,来表明丰厚的劳动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具有有利的促进作用。如果我们追根究底的话,将会发现创造出“人口红利”的主体,正是数以亿计的普通劳动者。而中国工人,是亿万劳动者中特点鲜明的一群。他们或许一直在城市工矿里、在服务业岗位上拼搏,或者在乡镇企业奋斗,或者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成为农民工。通过他们的双手,中国产品大量出口,建立起数额巨大的国家外汇储备。而当经济调整、遭遇冬天的时候,他们的利益往往率先成为调整的对象,但他们很少牢骚满腹,只是默默消化,并在企业复苏的时候重新加入劳动的大军。
  客观地说,伴随经济的发展,普通劳动者,包括中国工人,也分享了发展的果实。这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但我们更应看到,在现实中,尤其是在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这方面,中国工人的待遇和遭遇,还不能说已经很公平很公正。其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在于,目前的财富分配不尽合理。部分既得利益集团通过权力、垄断等手段,占据着财富积累的主导权,并使财富分配过于向其倾斜;同时,中国工人应有的保障还不完备,包括劳动安全、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在 2009年,一位青年工人曾以“开胸验肺”的悲怆之举,将职业病防治这个老问题推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下。这个问题反映出的,是工人劳动所必需的基础保障还远远不够。
  另外,在目前不时出现的劳资纠纷中,资方明显强势的现象没有根本改变,劳资利益博弈的天平机制还不健全。就拿新《劳动合同法》来说,围绕着这部着力改善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曾有过不少争议。如果说这部法律的出台时机、个别内容对不同类型企业的适应性是可以探讨的话,其总体方向应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普通劳动者的合法利益,理当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但对这样一部法律,来自资方和某些精英的看法却是如此抗拒,不正说明现实中劳动者声音的微弱吗?
  在我们看来,对中国工人的贡献,整个社会在充分肯定之外,还应深怀感激之情。他们是砖瓦、是基石,缺少了坚硬的基石,再漂亮的钢筋骨架也会摇摇晃晃。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利益,提升他们的福利,维护他们的尊严,改善他们在利益博弈中的弱势地位,让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得到更为合理的回报,则中国经济通往未来之路,将会更坚实,中国社会将会更阳光、更和谐。
  相关稿件
· “汽车图书馆”送书到工人子弟身边 2009-08-19
· 阻截零成本私吞国企:让工人代表坐上谈判席 2009-08-19
· 煤炭工人见证新中国煤炭产业的变迁 2009-08-14
· 怎样与工人对话 2009-08-03
· 上海港港区内船厂工人在船坞内工作[图] 200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