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日前在上海进行工作考察期间,专门到正在建设中的一处保障性住房工程进行视察,并发表谈话指出: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财政、金融和土地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广大中低收入者安居乐业。同时,要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温总理的这个讲话,指出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即一是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二是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 住房是民生的重要需求,但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住房价格的直线上升,远远超过了普通民众的购买力,成为影响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合理因素,也有非合理原因。就合理因素来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浪潮的催化,使住房市场的需求长期居高不下,而且也看不出在未来这种需要会减退;而就不合理的因素来说,主要在于在全球化的资本流动趋势下,房地产市场已经演变为具有实体性与虚拟性两种特性的“两栖市场”,在解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成为一个投资性市场,挤占了解决居住需求的空间。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易的投资性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不独住房市场,其他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等能源物资在很大程度上也已带有浓厚的投资产品性质。因此,除非我们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要完全地扼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性质,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放任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功能,在热钱的涌动下,它完全可能主导房地产市场,从而严重影响到合理的民生需求。 在任何一个商品市场,投资与投机其实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并无截然的分界线,只要条件适合,随时都可能转化。多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功能被过度夸大,不仅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使这个市场带上了很严重的投机色彩。比如,一些财大气粗的“炒房团”在某些城市呼啸而过,成为当地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地方政府的座上宾,但他们在所到之处投下的购房大单,基本上都不是为了自住,而是对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一次投机性炒作,它的直接效果便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人气,拉高了房价,使保障性住房的需求者更无法承受。很显然,对于这种投机风潮的形成,房地产开发商有责任,地方政府负有更大的责任。 由于房地产市场能够拉动的产业链十分丰富,对拉升地方GDP起到的作用很明显,因此,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以过高的热情投入到了房地产市场。而由于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不能给地方财政带来丰厚的收益,在某种情况下反而需要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因此在许多城市,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提不起兴趣,经济适用房等适合于城市低收入者的住房开发显得困难重重,大量的城市土地资源被用于豪华商品房的开发建设,挤占了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空间。与此相对的是,地方政府对房地产投资的兴趣十分浓厚,房地产开发商给政府提供财政收入,政府则给房地产开发商种种政策优惠,两者达成了利益上的共同需求,而民生需求则在这种利益链条之下被严重地挤占。 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告诉我们,投机性购房一旦形成潮流,势必会造成房价高企,从而威胁到保障性住房的正常发展,影响民生福祉。因此,要想把房价控制在合理位置,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是当务之急。而这需要地方政府转变立场,摆正位置,从“财政型政府”变身为“民生型政府”。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谈话精神,解决保障性住房,需要从财政、金融和土地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这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在这三方面的政策着力点应当从满足投资性住房、拉升GDP移位到为居民解决保障性住房需求方面,显然,这需要更深入的政府行政职能改革。
(作者为财经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