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轮经济危机中,我国财政收支一直处于紧张的局面,而这种局面目前正在得到改变。据财政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四季度首月全国财政收入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844.93亿元,同比增长28.4%。前10个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8363.8亿元,收支相抵,当前财政尚有盈余8477.76亿元。再加上赤字预算9500亿,可以说今年财政已经有了近1.8万亿人民币可用于支出。
经济回稳有利财政收入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财政收入就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以最近两年为例,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321.78亿元,增长32.4%;2008年,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增长19.5%。均超过了GDP增长。即使在今年经济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处于不景气的情况下,全国财政收入除了前4个月财政收入增长同比为负外,其他月份也依然保持同比增长——其中,8月同比增长36.1%,9月同比增长33%,10月同比增长28.4%。 在经济处于非繁荣时期的情况下,我国10月财政收入为何会出人意料攀高呢?笔者认为应归功于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我们从宏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依然是重头戏,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1%,持续的高投资既有利保证了经济的稳定,也促使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复苏;消费表现也十分抢眼,10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2%。如果除去物价因素显然是更高,虽然目前的消费包括了政府的购买,但还是说明了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进出口贸易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加快回升,10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975.4亿美元,同比下降10.7%;月度出口值连续第4个月超千亿美元。 此外,规模工业增加值进入了投资与回报日益合理的高位增长阶段,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同比加快7.9个百分点,环比加快2.2个百分点,为连续6个月同比增速加快。 在10月财政收入的主要收入项目中,消费的增长正在成为保证税收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83.8%(剔除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的增收因素后,实际增长7%)。同样实现增长的还有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等,其中,企业所得税累计同比增长2.4%,全年首次实现转负为正。同时,企业效益的最重要税种——增值税1-10月同比下降1.5%,降幅有所减小。 根据2009年财政预算报告,今年全国财政收入的目标为66230亿元,前10个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8363.8亿元,按此态势,今年财政收入实现8%的增长目标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财政收入增长结构有隐忧
虽然在经济不景气之下,财政收入增长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加快复苏和稳步发展,但是财政收入增长的结构也暗含隐忧。 首先,土地财政仍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各地依赖土地财政增长的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结构调整,反而有些地方政府更坚定了靠卖地、出地王拉动经济的决心。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京、沪、津、渝四个直辖市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远远超过2007年全年的总额。在今年前10个月,杭州卖地收益累计已达484亿元,相当于2008年杭州910亿元财政总收入的50%。
其次,非税收收入的增长依然是10月财政收入的亮点。由于受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增值税转型、烟草税调整、燃油费改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税收收入明显减弱,从前10个月的数据来看,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1317.65亿元,同比增长4.7%。而前10个月,非税收入7046.15亿元,同比增长33.8%。这些非税收入的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土地拍卖收入、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非税收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剩下的两个月能否持续保持增长充满变数。 最后,税收的增长得益于征管的加强。我们发现,中央财政虽然实施了增值税转型等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了大多数企业的税务负担。但汇算清缴政策和税收征管力度也在得到加强,对企业实际税负有一定影响。而不少省市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财政支出窘境,对所有企业的财务查账3年(2006至2008),加强对原有税源企业的监管。 在笔者看来,要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难题,最终都要落实到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深化体制改革等核心命题上。建立在这样的逻辑基础之上,眼下的任务恐怕是要确保资金有效流向实体经济领域,而不能总在资产领域打转;要包括打破行政垄断,取消审批机制,减轻税负等;要通过改革,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扩大国内消费。
(作者系安邦咨询研究部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