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零点,中国成品油价格年内第五次上调。发改委宣布,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80元。换算成消费者习惯的语言,就是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
零售价格,每升分别提高了0.36元和0.41元。 一般来说,消费者也许更关心的是成品油的涨价后,会不会有连锁反应?对此好像官方也未雨绸缪地想到了。中新社的新闻报道说,“官方表示,初步匡算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直接影响当月消费价格指数上升0.12%,在当前物价指数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不会对物价水平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但成品油在CPI统计里,只是一个因素,从一个因素变化计算出整个物价的稳定,好像单调了点。尽管我们说成品油在经济生活中,可谓举足轻重,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但它毕竟不是国民经济的整个系统。若是其他的东西一起像成品油这样有理由涨就大涨一气的话,物价水平的稳定还可以指望吗? 当然这次成品油的涨价,有点慎重。因为按照今年制定的成品油机制,早就可以涨了。距上一次(9月30日)调整成品油价到现在,国际油价已经上涨逾一成。而按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连续二十二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百分之四,就达到调价标准了”。因此这次发改委酝酿涨价,的确错过了十几天的时间窗口。这是涨价的直接获利者中石化(600028,股吧)和中石油的损失,是消费者的福气。 当然好事者可以问,发改委为什么到了时间节点不涨,且不说明理由?因此搞得涨价之小道消息四起,人心不稳。但须知道在发改委眼里,物价稳定是大于某些时候某部分人的某部分心理稳定的。因为发改委肯定知道物价不涨,要比物价涨更能稳定人心。 当然好事者还可以追问,成品油涨价之后,还有什么价格要涨?估计发改委是不会立刻回答的。因为价格体制的改革,在中国是最具特色的渐进式改革。但价格体制改革的这种逐渐过渡,却和中国所有的经济制度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试错的过渡不一样,它叫“价格闯关”。现在要问发改委下一步要改什么,怎么改?等于是在说,大家还要闯什么关。 这样拼命的事情,不仅不好问,也是不好答的。 比如问成品油涨价了,其他东西要不要涨,就很幼稚。因为现行的经济体制中,许多东西都有涨价的理由,它们没有涨,那是因为发改委管住了。否则,电可以不可以涨?水可以不可以涨?这些被管制的价格,哪一样都有它该涨的理由。 比如说水,中国人多水少。要用价格杠杆来管理本来就不够的水资源,已经被一些学者讨论很久了。水的涨价还没有完全实现,否则按这个逻辑,水都搞成法国矿泉水依云的价格了。 再说电。电价乱象是众所周知的,其涨价的理由,业内人士认为一直顺理成章。比如火电有个谈不拢的煤电联动,煤价涨了好多年了,但上网电价却涨不了。火电涨不了,成本据说有差距的水电,还矮火电三分。电要是也拿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基本联动说事也合情合理,因为电能的供应,就其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性,不比成品油分量轻。还别说,这事情要比水价涨有苗头些。11月9日《证券日报》就报道说,新一轮电价调整框架方案已经确定,发改委价格司目前正在与各省区物价部门讨论,虽然还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但整体以涨为主的方案有望在11月中旬公布。 如此一观,在中国,价格问题不能因为好事就问到底。因为要是问到最后,几乎就不是一头嗷嗷叫着要涨价的“狼”想吃肉,而是一群“狼”来了。但这一天是不是一定会来呢?假如涨价的“狼群”集体闯关,发改委这一道管制的窗口,是否能够管住让人无法预测。但要是换个思维,发改委干脆就不管了,就让涨价的“狼群”轰然出来!也许这样做的后果,未必比管了却管不着、管不住和管不好更严重。在中国,这是有点经验的。比如民以食为天的粮食,其从完全统购统销的价格闯关后,天就没有塌下来过:中国不仅没有缺粮食,反而吃得更好了;虽然粮价的浮动并不小,可中国人就没有慌过。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涨价的“狼群”本来不是“狼”,而是管住了,把它们管饿了,所以才是“狼”。 因此涨价的“狼群”,似乎应该早点过像粮食价格这样的关,以便它们早日不再是“狼”。
(作者系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