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国明:中国2009年上半年中国舆情报告
    2009-11-03        来源:经济参考网

    曾经有人说,媒介即信息,就是说一项新的传播技术降临到这个世界,将改变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这一点我们是深刻地体会到了。网络是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技术革命,它为我们带来很多福利,带来很多惊喜,但同时也带来很多麻烦,这种麻烦造成了压力,甚至危机。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解铃还需系铃人”。一个老虎脖子上面的铃铛,谁能把它解下来?如果贸然有一个胆大的、出生牛犊不怕虎的人,估计会被伤到,只有把这铃铛系上去的人,才能够把这个铃铛解下来。同样,用这句话去解读网络时代,引导、调控新技术造成的困恼,其实完全可以用新技术本身加以解决。
    全国舆情监测平台基于第三代语意搜索技术,实现对于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价和预测。这个系统具体能做什么?
    监测舆情热点在全国的空间分布,然后进行网络的话语主题的分析,即它有哪些主题,它们之间汇总情况怎么样;可以对每个热点进行流量分析,以及某一时间节点上的流量分析;还可进行相关的、一个主题之下的词汇分析,让你了解在这个主题下人们都在议论什么,议论最多的是什么;还可以进行正负的情感判断,总结正与负的意见,比如说有十万个、一百万个跟帖,阅读起来要看很长时间,但是我们的系统用几分钟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人持有赞成意见,多少人持有不赞成意见;还可以进行相关词的关联分析,比如提到刘卫东教授,人家说大帅哥、很智慧、很有水平,这样一些词跟“刘卫东”联系在一起,我们就知道,你是这样看刘卫东的。这个系统可以把一个关键词和它的关联上下游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以呈现出对它的舆情评价。
    实际上进行网络舆情监测的时候,有一个网络舆情指数评价体系。我们每个月度都发布舆情通报还有专情分析。
    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前四个月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重大舆情事件(舆情热点指数超过60分的,满分100分)每个月约为16个到17个,而5月份上升到31个,这是一个社会紧张度提升的明显标志。6月份和7月份都是二十多个,这个数字在高位徘徊,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社会紧张度本身在进一步提升。
    监测显示,1至6月份超过85分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共有13个,85分以上的是受网络高度关注、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一类事件。按照我们对网络舆情的评价,今年上半年,90分以上的警戒事件占4.1%,80到89分的“橙色”警戒事件占28%,70到79分的“黄色”警戒事件最多,占到近40%,“绿色”警戒事件约占30%。人们在网络里热键直指的责任在哪里?最主要的就是公检法和城管,由此看出城管恐怕是一个在公权力使用方面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还有就是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上半年主要是公信力事件引起很多非议,民生问题在两会期间议论较多。
    具体来说,在关注到的主题中,政府是第一位的,然后是外国职能部委、公检法系统和央企。以行政级别划分,中央级别最多,其次是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特大型的城市,再次是地市级城市,县以下城市和省级城市舆情相对比较稳定,部委涉及到的有限。引起人们热议的,进而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议程的,以负面信息为主,达到72%,也就是说将近四分之三都是由于负面事件引起社会关注,中性信息占20%,正面信息很少,仅占到7%多一些。
    中国从1949年之后,基本上都是党和政府通过媒介来设置社会议程,老百姓关注什么议论什么,几乎就是党和政府设置主题。但是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局面,以2003年孙志刚事件作为代表,“草根”自设议程成政治生活当中很重要的新现象。这样的新现象今天占据了多大的地位?我们说党和政府控制的传统媒介仍然占有最主要的地位,平均100件事件当中其设置的数量占三分之二,这个红色的部分是属于政府的议程设置这样的数量的规模,但是我们看到,“草根”自设的议程成为最终的社会议程的也已经占到了33%,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值得严重关注,这是过去从来没有的。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过去在进行舆情控制的时候,常常关注那些最重要的影响力最大的媒体论坛社区,但是我们从上半年的热点事件的首发论坛检索可以查到,43%的最终引起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的原帖,都发布在市级和市级以下的论坛社区里面。
    一股重要的力量是网络搬运工,他们把这些市级以下影响力很小的论坛上的内容,搬到具有很大影响力、流量很大的社区或者论坛、博客上面,这两者间的配合,形成了巨大影响力。所以,对于网络搬运工和市级以下论坛的监测,应该成为未来网络舆情监测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
    今年上半年,所有热点事件从发生到解决,平均受关注时间为17天,绝大部分在2周以内,也有一些事件时间拖的比较长,像“周老虎”事件拖了两周以上,这种比较少见。时间拖的越长,社会危害度越大。
    此外,意见多元性的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当意见多元化的时候,意见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平衡、抵消。
    其实,我们不怕议论纷纷,我们就怕只有一种声音。只有一种声音的舆情,实际上对于社会的冲击力,对政治的震撼度是很高的。因此,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意见的多样化,而是意见单级化。今年,社会热点事件的意见单一化程度很高,只有一种意见的可以占到所有网络事件的50%,这是很高的数字,具有两种意见的事件占到37%,三种和三种以上意见的加在一起不超过10%,这说明我们在舆论调控方面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平衡性意见不够多,这是一个发现。
    2009年上半年,我们对各类热点事件的热度排行榜进行分析,传统媒介的关注顺序排在第二位,新闻网站的关注体现了网民“草根”关注热度的排行榜。这些排行榜之间的不同,恰恰体现了官方关注的跟草根关注的重点之间的错位。如果这种错位太大,这个社会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分裂。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情研究所所长)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