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二代”的无奈与出路
    2009-09-03    朱胥男    来源:每日新报

   中国的互联网总是不缺乏热点。这不,前段时间针对少数“富二代”炫富、飙车、撞人行为的指责声浪尚未消散,与其相对的“贫二代”现象又成为网友们关注的话题。
  最先提出“贫二代”这个概念的,据说是北京某媒体的从业者,他在自己的博客里为这个群体总结了18个标准,并声称只要符合其中一项或几项的,便可归入“贫二代”的行列,一个承受着父辈的贫穷,并且目前看上去将延续这种贫穷的群体。
  这个标准一经公布,便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并进一步衍生出“官二代”、“国企二代”等诸多新词。一时间,“X二代”现象受到了从网络到媒体的极大关注,昨天《中国青年报》一组跟进的报道,更把这个网络热词与当前高校毕业生求职难的社会现象直接联系起来,使得“贫二代”这个全新概念首次具有了现实层面的映射。
  无论是创造者还是传播者,“贫二代”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二代”,目前还都属于尚未得到认可的全新词汇,其长达500余字的认定标准也显得过于庞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中全靠个人奋斗”,已成为家境贫困的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的“鲜明特征”。而众多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人为设置的求职成本、社会关系、家庭收入等各类门槛,让这些校园“贫二代”求职无门之余,只能发出无奈的感慨:“他们有的是背景,我有的是背影儿。”
  应该说,由“拼爹游戏”决定应聘人的录取座次,这绝不是新近才出现的现象,早在二十多年前,社会上就有“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样的顺口溜,只不过当时高校的招生规模远不如现在这样大,当时的用人单位对于大学文凭还心存敬畏,很多出身贫寒的学生不单能够通过求职摆脱贫穷,甚至还能进一步投身商海,成为创造财富的第一代掌门,像潘石屹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富,富不过三代;穷,也穷不过三代。”尽管老话是这么说,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富人们还是毫无争议地把握着各类资源,并且资源有继续向他们集中的趋势。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改善,任其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进一步拉大富二代、贫二代之间的财富差距,并让人们对于他们能否长期和谐相处下去深表忧虑。当前一些人的“仇富心理”,便是这种情绪的体现。
  正如专家们指出的,对于当前“X二代”的乱象,我们首先要促进贫富阶层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对于“第二代”群体而言,家庭的贫富不是他们可以选择的,但社会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追求富裕生活,并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为此创造方便条件。其中,首要的问题是消除歧视和不公正,使他们感到有追求公正、摆脱贫困的社会环境。而想要进行这种调整,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在重视经济工作、抵御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应大幅度提高对“贫二代”的关注,帮助他们走出当前的无奈。

  相关稿件
· “一刀切”,拉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贫富差距 2009-03-20
· 调节“贫富差距”需要多管齐下 2009-03-20
· 林毅夫:贫富差距关键是穷人太穷 2009-01-23
· 《奥巴马经济学——公平的经济前景如何改变贫富差异》 2008-10-22
· 保障权利才能实现贫富混居 200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