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第2周,猪肉价格已经连续9周回升,累计涨幅为15.8%;鸡蛋达到了170元/箱,也创新高。在猪肉和鸡蛋的带动下,全国农产品价格出现普涨。疯狂涨价的猪肉、鸡蛋,很可能成为下一轮通货膨胀的一大诱因。(《经济参考报》8月27日)
最近以来,经济学家以及其他各种专家们,都在预测和分析这个杀手——通货膨胀今夜会不会来,来的可能性有多大,几时来。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拉动内需,自去年底至今,中国的商业银行大规模借钱给企业,贷款数额剧增。老百姓都知道,钱多了,钱就会不值钱,钱就“毛了”。这是关于通货膨胀一个最原始、最朴素的解读。
到底会不会来?有人说,你和我,我们,在未来的一年半里,很可能将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通货膨胀。但也有人说,当一个经济体遭遇中国当前面临的如此大规模的外部冲击时,CPI(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的首要肇因是出口增长,而非货币增长,未来12个月内不必担心通胀。
现在看来,听专家深奥解读,不如到菜市场里逛一圈,不如直接问一问猪肉和鸡蛋的价格,道理来得更简单、更通俗、更现实。在专家们还在争论通胀到底会不会来的时候,物价上涨已经来了。因为这只可爱的猪,身价开始涨了,猪肉价格开始疯涨了。而根据历史经验,我国最近两次较快的物价上涨,都是由农产品涨价引起的,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再一次成为比专家还可爱、还信得过的通胀预报员。但同时,这只猪猪也要被迫、无奈地背上“诱发新通胀”这口大黑锅。
但每次让这只猪猪当通胀的诱因,我觉得实在是有点冤枉它老人家了。股票在涨,水价在涨,天然气在涨,油价在涨,景区门票在涨,房价更是一路飙升。在猪肉涨价之前,很多影响国民衣食住行和资产结构的东西都已经先行涨价了。而以肉蛋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显著上涨,只不过是这个涨价链上的最后一个节点,最后一道防线。充其量,肉价上涨只是一个导火索吧。当肉蛋也开始涨价,只是说明最后一道防线即将失守。
房价太高,可以暂时不买,但是鸡蛋和猪肉却不能不吃啊。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其身价高低牵动着民生,尤其是那些中低收入者的脆弱神经。肉蛋的价格上涨,不但直接提高了多数国民的生活成本,影响国民的生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涨价,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将强力挫伤人们的信心,改变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预期。
“没有鱼蛋粗面,那就要鱼蛋油面吧。”在《麦兜的故事》中,天真愚蠢的小猪麦兜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被认为是麦兜乐观主义的体现。我们看到,针对当前新一轮涨价趋势显现的格局,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要求审慎出台调价方案,避免出现集中提价、提价幅度过大、增加群众负担的现象。可是,民生的乐观从哪里来呢?一张轻飘飘的通知,能让公众也保有“没有鱼蛋粗面,就要鱼蛋油面”的乐观吗?
无论如何,此轮涨价的祸首,不应归咎于猪。紧紧盯着猪肉和鸡蛋价格,来遏制物价,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没有公共政策和经济发展结构失衡的调整方略,即使猪肉价格稳定不动,通胀也照来不误。只是,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太容易被拿来当替罪羊了。于是,猪肉一涨价,通胀就来临,也就慢慢成了定律和“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