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复苏是股市“阵痛”之源
    2009-08-18    马红漫    来源:东方早报
  就在本月初,人们还在测算上证指数何时能够达到4000点,甚至是刷新6000点历史高位,然而今日的状况却是2800点已然岌岌可危。如此巨大的转折变化,表明A股市场“涨过头”或“跌过头”的惯例并没有改变。只是在当下,在宏观经济处于触底回升的关键时期,市场极有可能以更加猛烈的形式来放大这一惯例。
  有分析人士认为,开始“动态微调”的货币政策是本轮A股市场调整的主因,对此笔者并不否认,但也并不全部认同。固然7月份仅仅3550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市场预期,但是这并不必然意味着货币政策出现方向性的掉头。事实上,基于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基调,以及大规模项目投资的惯性规律,货币供给规模出现急转直下的可能性并不存在。不仅近期调控部门高层一直在强调政策基调不会调整,而且市场人士也普遍认为,即使要调整政策基调也要等到宏观经济复苏确立之后,最早也要到今年年底。此外,从投资项目看,鉴于本轮拉动经济增长的项目是以所谓的“铁公基”为主,这些项目的投资建设期都很长,这也就决定了货币供给部门根本不可能采取急刹车措施,否则很多投资项目都会因为资金断裂而“烂尾”,这显然不是调控部门所能够容忍的。
  通过这两点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一些分析人士对于资金紧缩的担忧其实并不成立。而市场上之所以会出现资金吃紧的感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复苏的阶段性过程所造成的。
  事实上,股市所代表的虚拟经济与工商企业所代表的实体经济,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相互一致与不一致并存。两者间的这种矛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股市作为对实体经济的敏感先行指标,往往会先于实体经济三个月到半年企稳复苏,在此阶段社会资金大多会选择集中投入到股市之中;阶段二,随着实体经济出现实质性复苏,会出现与虚拟经济争夺资金的现象,大量社会资金会在此时选择回流实体经济,而导致股市出现资金紧缺;阶段三,实体经济真正复苏并逐步走向繁荣,由此带动股市与之同步上涨走好,社会资金供给也随之同步增长并最终实现二者间的共赢,直至经济走向繁荣顶峰。
  股市与实体经济间围绕资金争夺的这三个阶段,几乎是任何一个经济体复苏所必然经历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货币政策导向的任何调整,只会对其演进过程发挥加速或者减速的作用,但却无法改变其演进过程趋势。
  所谓“动态微调”的货币政策正是在加速第二阶段资金的流向变化。鉴于前期大量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和楼市,因此调控部门力促货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正是“动态微调”的指向所在。而另一方面,从经济复苏的态势看,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也的确水涨船高。特别是在近期,随着海外经济逐步转暖,一些前期“滞涨”的出口企业、制造企业也逐步进入复苏之中,这些企业对资金流的需求随之大幅增长。由此,当初选择进入股市的企业闲置资金开始主动撤出,并回流到实体经济当中去。
  这一资金流动的过程当中,股票市场感受到的则是寒意逼人。不仅调控政策出现若隐若现的变化,同时资金面吃紧也带来了股票抛售压力,最终成为市场近期暴跌的根本原因。当然,如果投资者能够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市场,那么就不难发现,股票市场在第二阶段所出现的暴跌,更像是一场“阵痛”而并非是行情的终结。只有获得充裕货币供给支持的实体经济,才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来完成经济复苏过程,并以不断增长的企业效益来回报股票市场投资者。就此而言,当下股市与实体经济出现跷跷板效应,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二者间的双赢。因此,面对资金吃紧并深幅调整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并不应该怨天尤人,而是需要认真地思考并寻找,究竟哪个上市公司能够在未来经济复苏过程中率先走向繁荣,这样才不失为价值投资的真正体现。
  相关稿件
· 改善实体经济效益是当务之急 2009-08-14
· 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上升 下半年流动性充裕 2009-08-14
· 资金回流实体经济才算真复苏 2009-07-07
· 樊纲:实体经济危机刚过去20% 2009-04-13
· 苏宁:贷款增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待显现 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