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下降1.8%,比上月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8.2%
,
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笔者认为,主要价格指数同比仍在下降,说明我国仍处于通缩区间。但从环比数据来看,未来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将趋于收窄,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有可能从通缩中走出。 近来,针对主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的现象,经济学界对我国是否存在通缩现象一直存在争论。否认存在通缩的学者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出现了通缩“迹象”,但由于这种迹象主要是由翘尾因素造成的,通缩未成为现实。另一种观点认为,判断我国是否存在通缩,要联系我国货币供应的状况进行判断。从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7月份我国市场货币供应持续加快,贷款继续增长,不存在通货不足的问题。因此,不能断定我国存在通货紧缩。 笔者认为,翘尾因素影响较大和货币供应较快增长不能成为否认我国存在通缩的合理依据。
翘尾因素影响较大
不能成为依据
应该说,从主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的影响因素来看,无论是消费价格还是工业品出厂价格,翘尾因素都是影响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要明显超过新涨价因素的影响。 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区分方法是,将本年度的价格同比变化分解为受上年基数变化影响的部分和本年度变化影响的部分,这种划分方法对于更为准确地分析影响价格走势的因素非常有帮助。 对于月度同比变化率而言,翘尾因素是指在基础年份某月之后价格发生的变化对所考察年份同一月份同比变化率的影响。以2009年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为例,所谓翘尾因素的影响,是指居民消费价格在2008年7月份之后直到2008年末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对2009年7月份同比变化率的影响,这种影响从数量上可以用2008年7月份到12月份每月的环比变化率连乘而得出。 而新涨价因素是指居民消费价格在2009年1月份到2009年7月份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对2009年7月份同比变化率的影响,这种影响从数量上可以用2009年1月份到7月份每月的环比变化率连乘而得出。 根据计算,2009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8%,其中翘尾因素的影响为1.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0.4个百分点。翘尾因素的影响确实要大于新涨价因素。但应该注意的是,翘尾因素影响为负,正说明2008年下半年消费价格总体上是下降的。因此,不能用价格同比下降主要是受翘尾因素影响而否认通货紧缩的存在。 实际上,这里涉及到究竟是用环比还是用同比变化率来反映价格变化的问题。应该说,用环比变化率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价格水平的短期变化。只不过由于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环比变化率,包含有季节因素和节假日因素的影响,而如何剔除季节因素和节假日因素的影响,尚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因此,我国目前通常还用同比变化率来反映价格的变化,但这确实有反映不够及时的问题。
货币供应量偏低
与通缩不一定同时出现
当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确实很快,但并不能依据此种情况来否认我国存在通缩。主要原因在于,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到价格的变化之间存在长短不稳定的时滞,货币供应量偏低的情况与通缩这二者往往并不一定同时出现。我国目前存在的通缩,是前期国内外货币供应减速或收缩的滞后反映,并不能依据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来否定通缩的存在。当前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正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而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 如果要直接依据货币供应量来判断是否存在通货紧缩,其困难还在于,从货币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来看,除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之外,还要考虑到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影响。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出现下降,即使货币供应量保持正增长,还是可能出现货币流通量的变化跟不上商品和服务流通需要的情况,导致价格总水平的下降。我国通缩的存在,正是前期货币供应增速相对较低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