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海抄底”时机仍未到来?
    2009-07-07    记者:张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专家提醒,企业并购不是去超市买东西,一定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无论什么时候并购,对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重大决策

  “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审批过程中,商务部的网站上80%到90%的网友投反对票,后来审批的结果是整个案子‘流产’,民众的反对意见和最终的审批结果之间有没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商务部完全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在听取了公众、行业企业包括并购双方等各方面意见后,依法行政……”
  对话者:蒋恒和蒋耀平。
  前者是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副所长,后者是商务部副部长。
  这一问一答发生在7月4日首届全球智库峰会分论坛“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合作与责任”的现场。当时,与会嘉宾们正在围绕“全球并购与全球产业整合”的话题进行讨论。
  在蒋耀平的回答中,还包括这样的内容,“政府是真正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各方面利益,要站在公众、行业甚至国家的高度来对企业的并购行为进行监管和规范,但必须是依法行政。”
  他还谈到,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一个细胞,不是孤立的,它的并购行为,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行业的企业,影响到公众的利益。政府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在保证企业有效配置资源、创造企业最大价值的同时,充分注意社会的价值,不能光为了企业价值而损害社会公众的价值。
  对于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有不少批评认为,这些并购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并购境外企业也常常遭遇外国抵制。
  除了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全球化时代的跨国并购外,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对本报记者说,我们还要在全球范围内排除贸易保护主义,推动跨国并购,促进产业振兴。

  审慎“出海” 时机未到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球跨境直接投资同比下降了54%,全球跨国并购更同比下降了77%。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预计,2009年跨国并购会下降60%左右,其中发达国家将面临70%的降幅,而发展中经济体可能下降30%左右。
  一些企业却看到了“硬币”的另一面,金融危机提供了全球并购与全球产业整合的新机遇,低价抄底,此时不动何时动?
  最近,四川民企腾中重工收购美国百年企业通用公司旗下品牌悍马的国内审批进展就备受关注。
  但詹晓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并不是跨国并购的好时机,真正并购的好时机是在一年半以后。目前,很多跨国公司遭遇困境是依靠政府注资,未来一年半左右,各国政府迫于财政压力,会逐步把对企业的注资撤出,这时候才是最好的并购时机,资产仍然廉价。
  “我知道像中国、南非这样一些国家的企业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但要特别小心。”詹晓宁提醒说。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万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很多企业盲目赶流行“为了并购而并购”的短视行为,最终可能会伤害到并购本身的战略意义,甚至会成为一个失败的案例。
  尽管此前中铝收购力拓以失败告终,但也有像华菱集团这样既被世界第一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收购,又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这样成功的案例出现。

  “出海”前要整体规划

  如何看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如何参与“走出去”的跨国并购,政府在此过程中,又该如何引导?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关志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企业并购不是去超市买东西,“只要便宜的,就买下”,一定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无论什么时候并购,对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重大决策,千万不要因为现在一些海外资产相对便宜,就盲目去抄底。如果前期规划没做好,万一收购不成功,对整个公司的士气也是一种打击。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跨国并购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占比较少,尽管最近两年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案例,但他们面临很多的挑战。詹晓宁总结了两点:企业的经济因素和国家的政治因素。他重点分析了政治因素,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管理方式、法律等方面的政策了解和掌握还不够,而且有可能面临东道国出现的投资保护主义。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国内社会舆论的压力,特别是在市场、技术等敏感领域,困难就更多。
  德勤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
  德勤管理咨询中国区主管合伙人施能自在论坛现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跨国并购的一个中介机构,德勤目前除了注重传统的咨询服务,比如法律法规方面的服务之外,更注重为企业做规划。第一,应对企业并购方的文化有一个审慎的调查,将企业之间的差异进行规划和提前沟通;第二,交易之前应做好并购计划,考虑并购后如何做,保证并购的利益能在最短的时间体现出来;第三,加强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包括政府、投资方、合作伙伴、媒体、公众等;第四是压力测试,如果做不到,应该怎么办?怎样面对关系方?经过压力测试面对变化,反应会更快,而不是只有一个方式应对。因此需要任命“文化整合官”进行规划,在并购时考虑人文因素,而不是完全用有形价值来衡量。

  相关稿件
· 中国企业去年海外并购亏2000亿 2009-06-29
· 太阳能飞机欢迎中国企业加入 2009-06-29
·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六大关键 2009-06-26
· 中国企业重谋海外并购宏图 2009-06-25
· 中国企业“出海怪圈”犹存 200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