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结算,人民币向国际化迈出第一步
    2009-07-07    社论    来源:南方都市报

  7月6日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完成首笔交易,由此标志着该项业务进入到实质启动阶段。与此同时,对于中国的本币———人民币而言,意味着其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正式从计价货币升级为结算货币。
  国际金融经贸发展的历史表明,一国货币在贸易结算中的市场定位与该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大国地位休戚相关。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与之相比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所处的市场地位却并不相称。一般而言,衡量一国货币的国际市场地位,人们使用“计价货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这四个渐进提高的层面来进行评价。因此,随着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开通,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市场地位随之而获得提升,是为中国本币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进步。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作用不仅在于形式上的进步,更在于它能够给中国宏观调控与企业贸易所带来的现实利益。就宏观调控而言,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有助于缓解外汇储备扩张所引发的通货膨胀风险。在中国目前的结售汇管理体制下,企业或个人的每一笔外汇收入在汇缴到央行后,都会以等额的人民币形式投放到国内市场。随着中国外汇储备急速上升到近2万亿美元的天量规模,如何对冲同等规模的人民币投放,已经成为令国内货币调控部门苦不堪言的任务。特别在当下,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再度升温,这一体制性难题将会再度爆发。随着人民币的市场地位提升为“结算货币”,意味着大量的人民币资金将长期合理合法地留滞于海外,由此为人民币流动找到了一个宣泄渠道,将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的现实压力。对于微观企业而言,人民币成为区域结算货币,意味着长期以来以美元为主的贸易结算方式被彻底扭转。国内企业的进出口使用人民币即可完成贸易交往,由此使得国际贸易中的汇率波动风险随之彻底消失,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宏观经济与微观企业因本币地位提升而得到的利益,一直就是强势货币国家长期以来所享受到的“福利”。比如,美国之所以敢于大肆印刷钞票却无惧通货膨胀压力,就是基于其独一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最终能够让中国等其他经济体代其承担成本。当然,本币地位提升并不意味着只有利益而没有付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国货币地位的提升不仅与其经济地位相对应,还将考验该国金融开放程度与金融市场监管的能力。以此而言,成为结算货币还只是人民币迈出了货币地位国际化的一小步而已。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跨境结算能够为中国输出通胀压力的同时,也意味着滞留海外的人民币资产随时都有回流境内的可能性,这就加大了监管部门严查“热钱”的现实难度。与以往海外“热钱”以外汇形式曲折进入境内不同,今后“热钱”完全可以通过虚假贸易作为掩盖,以人民币本币的形式流入境内。这就意味着“热钱”进出将无法透过外汇储备科目进行判断,因此也很难被外汇管理部门所察觉,金融市场“热钱”监管的难度因此而被大幅度提升。
  更进一步,从人民币未来长期发展前景看,类似的考验也只是刚刚拉开了帷幕。如果说人民币从计价货币发展到结算货币,所带来的市场风险还是有限,那么随着人民币逐步向投资货币乃至储备货币发展,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考验。比如,成为投资货币就意味着国内资本金融市场必须向海外资本全面开放,同时本币投资海外金融市场也将不再受到限制。由此,目前被监管机构所严防死守的资本项目管制措施,将在体制上被彻底打破。一个不设防、全面开放的金融市场将随之面对世人,显然至少在当下,这仍然是监管部门所根本无法想象的体制性变革。
  而金融市场的历史经验表明,变革往往正是从细微处开始并逐步放大。当下人民币的市场地位与中国经济地位已经明显不相称。从计价货币到结算货币,显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地位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只是中国金融市场体制变革发展的第一步。享受本币国际化带来的现实利益,同时也接受实现这一过程所需付出的成本,已经成为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做好的思想准备。

  相关稿件
· 跨境结算是我国银行业加快国际化的契机 2009-07-07
· 跨境结算开启人民币国际化之旅 2009-07-06
· 人民币跨境结算迈步 2009-04-10
· 跨境结算开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征程 200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