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6月30日,中化方兴力挫众多民企,最终以40.6亿元的天价摘得北京广渠路15号地。国资背景的房企在火热的夺地大战中再造新“地王”,其背后的资金背景应该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 6月份,北京推出多块高品质土地,从广渠路10号地,再到奥运村乡地块,直至广渠路15号地;多家著名房企均加入了战局。但纵观近期的夺地大战,凡是出现超乎想象的最终成交价格的情形,最终总是有大型国企背景的房企笑到最后。 广渠路10号地半路杀出来和富力地产抬价的中国电子,具有大型国企背景;奥运村乡地块经过46轮,最后成都中泽置业以19.6亿元的高价拿得。成都中泽置业为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下属子公司,后者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全资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是国资委直管的国有独资特大型企业。 同样,6月30日夺得北京双高地王的中化方兴,则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也是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参与竞价广渠路15号地的万科和SOHO中国的负责人均表示,40多亿元是他们不敢出的价格。现在来看,敢于拍出天价拿地,除了对楼市走势预期判断有所不同外,那些具有大型国有背景企业的房企,手中都握有大量的资金才是关键。 以中化方兴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方兴地产手持现金63亿元。今年2月初,通过大股东配股融资27亿元后,接下来的3月配股16.3亿元。此外,该公司今年以来已经获得银行提供授信总金额高达245亿元,资金的充足以及利好政策的影响,方兴地产成为了房地产的“阔佬”。如果再加上背后的母公司输血融资,这些具有大型国企背景的房企可以在短期内聚集到大量的资金。他们的资金相比那些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房企来说,要充裕得多。 这些大型国资房企除了得到银行资金的青睐外,更有便利渠道获得母公司输血。那么母公司提供的资金中,是否有四万亿元扩内需的资金?监管部门有必要就此介入调查。假如本来应该投向产业的资金,以这种方式进入楼市,那无疑是对原有产业和房地产业两个产业的双重伤害。 对原有产业来说,资金空转无疑达不到国家扶持的目的;而对于房地产业来说,这部分资金的进入,除了抬高地价、带动房价进一步上涨外(广渠路15号地的楼面地价已经达到1.6万元/平米),还可能使囤地风重现。 2007年前后的地产狂潮中,在香港上市的房企,囤地越多则股价越高,碧桂园便是以此制造了中国首富。而SOHO中国等有限拿地的企业,则被资本市场冷落。 中化方兴同样在香港上市,如果它的股价因拍下地王而上涨,则资本市场内鼓励囤地的不正常风气又将沉渣泛起,2007年前企业争相囤地、银行资金大量积压、房价居高不下的难堪局面可能重现。那时候,除了一些股市投机者之外,将不会有赢家。 对于购房者而言,地王最终将由他们埋单,地王之上建起的房子,将是更加昂贵的商品房。 同一天还有一条新闻可为佐证:西三旗某限价房项目交用仪式上,某房主当场向交钥匙的市领导下跪。可望不可及的房价,已经压弯了普通人的双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