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从集市向市场演进
    2009-06-25    周飙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在历时近一年的小范围测试之后,淘宝网终于将淘宝开放平台(TOP)正式对外开放公测;通过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插件、应用程序和数据访问接口,TOP为淘宝商家提供了建立个性化网店、扩展业务功能甚至定制商业模式的可能性;这是淘宝近年来最大的动作,这一平台连同其所属的“大淘宝战略”若能顺利推进,将推动淘宝网从目前由一群同质化店铺组成的有形集市,升级为由多样化且各自独立进化的商家所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
  同质化是目前C2C电子商务的普遍特征,和专业批发市场和小商品商城类似,每个电子商务网上的店铺和商家都很相似,从商品和交易数据结构、商品展示界面、竞价与交易方式,到商品交付流程、支付手段、信用评估体系,都由运营商统一设计,个性化和功能定制的空间十分有限。尽管同质化可以带来简化开店和交易流程、降低用户学习门槛和降低运营复杂度等诸多好处,但同时也限制了其市场范围和创新潜力。
  过去五六年中,随着物流和支付瓶颈被突破,电子商务经历了爆发性增长;但如果不能突破商业模式单一性造成的市场范围局限,这种增长恐怕在几年内便会见顶;一旦各自所适合的市场趋于饱和,C2C将与B2C发生正面冲突;而在多样化和灵活性方面,与专注于单一业务且运营与销售合一的B2C模式相比,C2C将处于不利地位;这样看来,此时推出大淘宝战略和TOP计划,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的正确决定。
  如同生物系统一样,市场的妙处在于它是一个不断自我演进的系统,参与者不断找出新的商业模式来取得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市场演进过程中会涌现出新的交易安排、合约类型、定价机制、组织结构、信用评估手段等商业元素;如今的无形市场,已经发展成功能高度分化的多层次复杂结构,许多参与者并不直接从事商品买卖,而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传播、中介、配送、结算、评估、仲裁等中间服务;这些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基础信息结构来做支撑,目前的C2C系统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有了TOP,未来淘宝商家可以采用适合自己商品的展示界面(比如去年有人开发的试衣间插件),请专业界面设计师来“装修”自己的店铺,各种新型商业模式也将随之而涌现。
  自从突破配送和支付瓶颈之后,C2C的主要障碍便是信誉机制,当初淘宝能迅速打败易趣而取得现在的地位,正是因为他在延迟支付、无条件退货和信用评级等方面做得更好;然而也正是在这方面,淘宝模式已开始显示出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网店数量暴增,涉及质量和信誉的不满和纠纷也在增加。不同类型的商品、不同定位的商家,采用的质量和信誉策略是不同的,单一体系不可能同时满足各种要求;可定制化和第三方模块将使高端商家有机会引入更复杂的质量和品牌策略,比如第三方质量评测和信用评级,同类商品的对比和排行榜,基于共同质量标准的连锁品牌,甚至第三方质量仲裁机制等等。
  相关稿件
· 淘宝“东莞制造”升级网货 2009-06-22
· 从IE8和淘宝的合作看浏览器发展趋势 2009-05-13
· 大淘宝首批孵化50万“小淘宝” 2009-04-07
· 淘宝网宣布推出“网货每周质量报告” 2009-03-11
· 《淘宝创业英雄--皇冠卖家财富路》 200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