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风水轮流得太快。 5月19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导,英国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正与一些主权财富基金及其他投资者进行谈判,拟出售英国政府所持莱斯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的股权,股权减持交易或于年内启动。而在2009年3月份,英国政府刚刚掀起了银行国有化的高潮。截止到2009年3月7日,在英国政府与劳埃德莱斯银行集团达成协议,把政府在该银行所持股份提升为至少65%后,英国政府就已经对英国八大银行的其中七家进行了国有化或者有国有化的计划。现在英国政府一进一出,仅仅相隔了二个月时间。
相对于银行国有化消息公布时人们的负面反应,这次英国政府可能退出一些银行的消息,市场的反应是较为正面的。3月英国传出新的银行国有化计划后,银行股一度领跌股市,英镑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全线溃败。而这次退出国有化的消息公布后,英国股市上扬,英镑在非美货币中领先上涨。人们前后反应不一,说明英国政府的两次政策决策总体上是一失一得。 这次英国政府打“退堂鼓”,从银行中退出的非国有化决策,确实是做对了。 英国政府决定适时从银行中退出,可以及时终止国有化对于英国银行和英国经济的伤害。国有化的痼疾是伤害银行和经济的运行效率,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窒息市场和经济的生机。历史上,英国曾经二度实行银行国有化,给英国经济造成了深重的灾难。1945年7月起,艾德礼工党政府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国有化政策,掀起战后英国第一次国有化高潮,先后通过8个国有化法令,将英格兰银行等八个行业(约占国民经济部门的20%)实现国有化。1974年3月,威尔逊工党政府在英国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经过两次国有化浪潮,到1979年,英国国有企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5%,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8.1%。在煤炭、电力、铁路、电讯等部门,国有企业的比重达到100%。然而,两次国有化导致效率低下、经济缺乏竞争力,造成经济停滞、通货膨胀、贸易逆差扩大、黄金外汇储备减少、失业率攀升,而福利、补贴开支却无节制地膨胀。这种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被世人称为“英国病”。英国经济停滞30年,国有化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1979年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上台就任英国首相,她采取了私有化等非国有化的新经济手段来治理“英国病”,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使得英国经济增长率又重新领先世界,高居欧美榜首,英国进入了20世纪的黄金时代。这次布朗政府能够及时从国有化中抽身,避免了再患“英国病”的巨大隐患。 英国政府及时退出国有化,还可以缓解英国目前严重的财政困难。就在4月22日,为了因应英国政府大举救市而出现的大量财政亏空,英国政府做出了加税的举措。英国财政部长达林宣布,将从2010年4月起,对年收入超过15万英镑的人加税,税率从40%提高到50%。这个加税的举措,在经济陷入危机急需启动消费的背景下,是一个杀鸡取卵的短视之举。5月21日,因为英国的财政赤字问题,评级机构标普将英国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标普还表示,上月财政状况显示英国公共财政正快速恶化,英国债务赤字/GDP比重恐将达到100%,且中期内维持在该水平附近。标普评级展望公布后,欧股下跌、英镑立即大跌。而如果英国政府在年内和明年逐渐退出国有化,那么大量的救市资金可以抽出来派上更好的用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目前的财政困难,对于英国经济未来轻装上阵大有好处。 英国政府决定从银行国有化中抽身,对于英国还有一个好处。每一次金融和经济危机,都可能是各国地位的一次大洗牌。这次爆发百年来罕见的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本来就对伦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构成威胁。而英国政府国有化银行的做法,会使得英国的主要银行竞争力受害,无疑使得这种威胁雪上加霜。如今,英国政府计划进行非国有化,从银行中脱身,则非常有利于巩固和维护伦敦的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进而对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稳固,会产生正面的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