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合作,往往被一些西方政客或媒体歪曲成“新殖民主义”。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非洲项目主任彼得·路易斯日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这种看法目前正在改变,西方人士也开始正面评价中非关系。 “尽管仍有一些人对中国和非洲关系存有疑虑或关注,但对中非关系的评价要平衡多了,”路易斯教授在接受专访时说,“而且,随着中国领导人不断加强对非洲的接触,现在的西方对中非关系持赞赏态度。” 路易斯表示,这种变化是因为外界逐渐认识到,中国去非洲并不是去掠夺能源,中国同样给非洲带来了很多积极变化,中国正成为非洲可靠的消费市场,并成为非洲的合作伙伴,“从基础设施以及贸易和投资机会等方面,非洲(都从与中国交往中)获益匪浅。” 他指出,欧美等西方国家一直是非洲的传统贸易伙伴,但非洲人却都有被边缘化的感觉:欧美国家不重视非洲,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西方对非洲的投资和贸易水平并未有显著增长。但进入21世纪,中国加大了和非洲接触,“中国人认为非洲有很多的机会,非洲是一块充满发展、贸易和投资可能的大陆。” “作为一个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正在认真对待非洲的机会,并期望扩展和非洲的贸易、投资和实业机会,这是一个值得欢迎的变化。”路易斯教授说。 当然,中非关系也是复杂和多元的。路易斯教授表示,除了政府间的关系外,还有中国公司与非洲的政府、企业等多层次的关系,当然,在一些个别具体项目上,也会出现争议和问题,“我认为中非关系的所有个案,不一定都是双赢,但至少存在双赢的可能。” 在当前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和非洲经济都受到冲击,但路易斯教授表示,双方的合作仍会持续。“中非之间的增长步伐会放慢,但不会停止。因为对中国企业家和贸易商来说,非洲经济仍充满机会,资源和市场机会仍然存在。”他说。 在中国和非洲关系上,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经常将矛头对准中国和苏丹等和西方不睦国家的关系上,并以此大做文章。路易斯教授对此表示,中国通过“安静外交”,在这些棘手问题上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作为具体成果,在成为国际焦点的苏丹达富尔夫问题上,苏丹政府正是在中国的劝说下,最终接受了国际维和部队的进驻。“许多观察家其实也注意到,中国正是通过扮演安静的角色,取得了建设性的结果。”他说。 |